隔离|“600号”给大学生和老师们的20个“心理锦囊”( 二 )


第二 , 只要你的同学出现了其中一部分症状(不需要全部符合) , 且持续了几天都没有明显改善的话 , 那么他(她)都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或治疗 。 你需要将同学的情况及时地报告给辅导员或心理老师 , 和老师一起帮助同学接受心理干预 , 甚至到医院就医 。
第三 , 你可以随时观察同学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 避免他(她)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
第四 , 以接纳的态度和他交谈 , 比如:“我相信你所有的感受都是真的 , 我知道你一定很难过” , 你的支持、理解和陪伴也在无形中帮助着他(她) 。
5、我是学生志愿者 , 每天的抗疫工作非常繁忙 , 但有时还要面对一些同学的不理解 , 觉得身心疲惫 。 我该怎么调整?
在此和你道一声“辛苦了” , 抗疫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 在身心俱疲时 ,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调节状态:
第一 , 保证身体健康:你需要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 , 强健的身体是完成所有工作的前提 , 而身体不适也会加重负面情绪的发生 。
第二 , 及时减压:在心情受到影响时 , 你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简单的肢体放松等方法放松心情和减轻压力 。
第三 , 适时倾诉:你可以经常和亲友倾诉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 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有效缓解你的内心不适 。
第四 , 调整认知:换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 比如 , “这名同学平时与人相处的模式就是如此 , 并非针对我自己” , 或者“他并非不理解或不支持我的工作 , 而是他自己的压力也很大 , 和我接触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或者“在此次志愿者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困难 , 是对我的考验 , 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成长”等等 。 改变认知模式 , 不是刻意委屈自己 , 而是寻找更加乐观的信念改善自己的情绪 。
6、大家都不能外出 , 同学们见面打招呼也很“无力” , 这是怎么了?
人们面对应激时的反应各有不同 , 但是几乎都需要付出努力来解决目前的应激问题 , 这种努力体现在身体、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各种反应 。 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同学们持续地表现出明显的应激状态 , 就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了 。
给老师:
7、我是一名老师 , 隔离的这些日子我发现自己不在状态 , 做事情效率特别低
首先要说:“老师 , 你辛苦了!”下面的五张“心灵处方”也许对你有用:
处方一:调整自己的工作量 。 请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量 , 近期建议适当减少 , 安全度过“非常时期” 。
处方二:保持专注 。 可以尝试制定工作清单 ,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排列工作优先顺序 , 按紧急程度有序完成 。 记住哈 , 清单打印出来 , 放在显眼之处 , 没完成一项任务就划去一项 。 看着自己已经完成这么多事情 , 会觉得“很爽” 。
处方三:适当放松 。 在紧张工作之余 , 请务必留出放松时间 , 喝咖啡、听音乐、活动肢体等 , 放松之后 , 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吧 。
处方四:保证睡眠 。 优质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是保证高效工作的前提 。
处方五:建立沟通 。 如果工作量已超过个人承受能力 , 试着与上级、同事沟通 。 良好的沟通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也可以 , 经常和伙伴们交流 , “报团取暖”很有效 。
8、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和学生 , 突然觉得很有距离感
新冠疫情让每个人对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 。 突如其来的校园隔离生活可能让很多人产生了负性情绪 , 如焦虑、压抑等 。 之所以出现“距离感”可能是隔离期间各自担忧生活和健康 , 生活较以往单调许多 。 更何况 , 疫情防控要求下 , 大家到哪里都需要戴口罩 , 减少身体的接触 , 这也会造成“距离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