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是三个性格特色非常鲜明的主角 。 他们各自的瑕疵恰恰成就了人性立体的完美 。 刘迈克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裴晓云为了站好人生中第一班岗 , 都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个暴风雪之夜 。
但我今天却特别想说说郑亚茹 , 这个很自私 , 却一直觉得自己特无私 , 自打根就不受人待见的女二号 。 她最后的决定当然是离开 , 但是我们积攒着那么多恨和怨跟着故事走到结尾 , 对她的感情却忽然发生了逆转 , 浓烈的恨意 , 被怜悯和包容逐渐化解 。
好的文学总是能把散落到生活各个角落的意义 , 收归为一道命符 , 点醒我们 , 让我们看清自己也曾如此傲慢与偏见 。
郑亚茹是高干子弟 , 正牌“红五类” , 人高学历高 , 好看又上进 。 她是女排排长 , 暗恋男排排长曹铁强早已是公认的事实 。 对于这样一个头上处处有光环的女孩 , 曹铁强的爱反倒一直是犹疑和不自信的 。 两个自尊心都太强的人 , 可能并不能好好生活在一起 。 这也是后来为何他会爱上一个在那个年代家境不好、甚至连姣好容貌都没有的 , 矮小自卑又离群索居的裴晓云 。
曹铁强对裴晓云最初可能真的是一种大哥哥的怜悯和抚慰 。 裴晓云没有亲人 , 过年过节一个人待在部队不能回家 , 他就把“黑豹”这只懂事的狗留给裴晓云作伴 。 而且会在男女宿舍的墙壁钻一个小洞 , 将绳子传过来让晓云抓住 , 栓一个小铃铛 , 这样她就不再怕黑 。
艰苦的岁月 , 快乐也很简单 。 曹铁强在裴晓云这里获得的认同感和依赖感 , 让他更加自信 , 增强的自我存在感 , 让他后来对裴晓云的感情起了新的变化 。
那个时代的集体 , 是一束强光 , 靠一个口号就可以让人瞬间充满力量 , 但是这种支撑力是一种完全忘却自我才能获得的动力 。 但人 , 作为最基本的个体单元 , 是很难完全把自我彻底抛开 , 沉浸在集体的召唤中的 。 如果有 , 也是为了逃避面对自我 。 因为一旦脱离集体的指引 , 自己就会迷失 , 或者说根本在那个年代不存在自我的概念 。
但是最大的矛盾就是我们所一直希望依附的集体只是一个幻觉性概念 , 并不能和个体之间形成真正的交流 。 交流永远是发生在实在的个体之间 。 当过度依靠视觉、理性的集体无法准确给个人提供一种指引和导向 , 而听觉维度又无法在个体和集体之间产生连接的时候 , 个体就会陷入一种巨大的迷惘 , 或者是一种看似理性支配下的狂躁不安 , 要么就是意气用事 , 把真正的自我埋葬在集体里 。
曹铁强在裴晓云这里获得的存在感 , 让他独立冷静审慎地去思考 。 不再是集体物化下的符号 ,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 因为被需要 , 本身就是实体与实体间的情感碰撞与呼应 , 他必须回归到一个实实在在的男人 , 这个身份层面 , 他必须先承认自我的存在 , 才能去付出和给与 。 也正是这些 , 让曹铁强觉得自我的价值在凸显 , 而无论哪个时代的男人都需要这些 。
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郑亚茹 , 这个女孩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 。 她对自己爱的人 , 可以付出所有 , 但同时也是有索取的 , 就是要对付出的对象有充分的掌控 。 郑亚茹利用一次和曹铁强回家探亲的假期 , 和他的关系迅速升温 。
因为曹铁强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身世 , 父母都是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 ,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葬身于此 , 他虽然是烈士的儿子 , 但是因为复杂的家庭成分 , 他最后只能“混”进北大荒 , 是这片土地用沉默而非热情接纳了他 。 他面对郑亚茹一直的不自信和没有归属也正是源于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居》施源妈妈是恶婆婆不错,但她不喜欢顾清俞却是有迹可循的
- 童瑶 《心居》孟秀也来了,童瑶若换成谭卓,会不会又美又炸裂?
- 周国能|五十岁之后,要学会闭口,不谈这五件事
- 猎罪图鉴 《猎罪图鉴》主角开挂?那你是不知道他,一个让FBI服气的中国人
- 含泪看完《人世间》,都说来日方长,其实来日并不方长!
- 东北往事|《东北往事》“落幕”十年后,作者孔二狗欠观众的,终于还了
- 顾清俞|《心居》:顾清俞不喜欢冯晓琴的原因公开,原来是一场误会
- |女二注定和女主抢男人?相比《余生请多指教》高浠,莫梓心更明智
- 《余生请多指教》这部剧播到现在 《校一请多指教》顾魏到现在,男女主之间的感情进展是持续有联系
- 顾清 电视剧《心居》:扎心不是顾清俞的双标,而是没人会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