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这5个心理学效应能派上用场!| 家长慧

拥有自律的习惯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 为大家提供了5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 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律的习惯 。 一起来读~
现在的孩子普遍都不够自律 , 那么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呢?
本文我们从5个心理学效应出发 , 谈一谈 , 在日常生活中 ,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
霍桑效应
改变 , 从被关注开始 。
1924年11月 , 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 ,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 。 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 , 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
如何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这5个心理学效应能派上用场!| 家长慧
文章图片
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 , 惊奇地发现 , 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福利(休息时长、供应茶点等) , 她们的工作效率都会提高 。
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 , 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 , 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 , 是试验的对象 , 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 , 这种受关注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 , 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 是值得关注的 。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 也正是心理学名词“霍桑效应”的由来 。
自律往往是以他律为基础 , 他律又必须向自律转变 。 在转变的过程中 , 他律的形式要发生变化 。 在孩子的行为中 , 逐渐淡化指挥者的角色 , 蜕变为旁观者 。 我们对孩子的关注 , 是孩子努力表现好的动力;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 又给予他自主行动的空间 。 如此 , 他律才有向自律转变的可能 。
超限效应
说教有度 , 过犹不及 。
“都跟你说了100遍 , 作业要按时完成!”
“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 , 快点!”
“跟你说多少遍了 , 你怎么还这么粗心 。 ”
......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为啥说了100遍的话 , 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其实 , 有可能你是“栽”在了超限效应上 。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 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
大作家马克·吐温就亲身经历过这种“窘境”:
有一天 , 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地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
过了10分钟 , 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 , 决定只捐点零钱 。
又过了10分钟 , 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
最后 , 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 , 马克·吐温由于气愤 , 不仅分文未捐 , 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
看完这个小故事 , 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其实 ,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 , 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与叮嘱过多或过久 , 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 这样会事与愿违 , 就像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 , 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
超限效应反映了几个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没有换位思考 。
在家庭教育中 , 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 , 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有可能会成为一句废话 。
如何避免亲子沟通中的超限效应?
1.亲子沟通中 , 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 让对方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
2.及时学习沟通的新方法 , 无效 , 加重的方法停止使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