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录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二 )


绝非口头上说的“要做自己”而是真实的可以看到,那个有胖的、矮的、刻薄的、社恐的、神经质的我,其实充满了那么多令人很着迷的优点,即使不需要“可爱”的表情,依旧还是有人会“爱着我” 。
就算那些我曾以为的通讯录里的500都不再喜欢不可爱的我了,那也没关系 。
我依旧愿意爱自己,那剩下的3个朋友也依旧爱我,不就够了?
通讯录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文章图片
通讯录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我们总想“逃离自己”?
不可否认无论是谁,99%都会有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 。
那种来自上面的诱惑力和压力,往往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 。
同时,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并为此做出“跳一跳摘苹果”的举动,也并非坏事,反而能够激发我们奋斗的精神,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
但是如果这种感受,更多地变成了自我否定,而非动力,它所能带给我们可能就更多的只剩下负面的部分了 。
不仅不会激发动力,还会使我们失去自己本身拥有的美好事物 。
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讨厌自己呢?
a)早年不断遭遇拒绝的自我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是无法得到正面的回馈,不断被指责,或者被要求成为别人的时候,这种自我的厌弃就非常容易形成了 。
通讯录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文章图片
因为每个人的稳定自我的形成,都往往和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
如果那个“小小的我”可以被看到,被肯定、被接纳,即使它不是完美的,依旧可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被爱 。
那么对于一个人未来人格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 。
反正,无法被接纳的“小小的我”甚至会分裂出一个部分,在他人开始真实否定之前,就先开始自我厌恶,并预设外界也会同样地否定自己 。(这是多么卑微,令人心疼的结果啊)
b)自我在“过度痛苦”中受创
例如过度的痛苦、恐惧、焦虑,这些激烈的情绪一旦超过了我们的自我承受度,都有可能令我们开启防御机制 。引起“压抑”“否认”“情感隔离”等一系列反应 。
这些的发生,也许和我们遇到的重大生活变故有关,比如亲人去世等 。
防御本身并非绝对的负面影响,它是我们在困难情境中(尤其是当我们身处幼年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让自己不至于崩溃瓦解 。
而如果我们始终无法从这种“保护套”中走出来,并无法看到和接受真实的自我,那么就可能引起新的问题 。
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一起面对,一定比独自挣扎更好 。
通讯录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文章图片
如何更多看到自我,找回自我?
在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其实都更应该关注自己眼前的困境,背后的东西,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
例如一个人恐惧婚姻,就想办法让他结婚,逼着他去爱上谁;一个人不想出门社交,就把他扔到一堆人里,逼他去social……这反而是“挺有病”的举动 。
既不能治标,更不会治本 。
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开始着手,从真切地看到感受到着手,才有可能做到接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