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品牌升级- 品牌增长过程中的「伪命题」( 四 )


对于这个调研结果 , 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 虽然需要考虑的人群占比很小 , 但也同样存在隐患 , 这意味着品牌需要对新开发的产品 , 要再持续找各种kol来教育消费者 , 甚至包括原有的部分用户 。
虽然有的品牌不差钱的情况下 , 可能就有这个预算与规划 , 但对于预算有限的品牌来说 , 其实本来是想通过主打产品带流量进来顺便销售新开发的产品 , 并尝试打造第二个主打产品 , 但由于品牌升级带来的变化 , 导致原有用户的不认可 , 可能就会导致“不升反降”的结果 。
消费者是否真的了解并认可“品牌性格”?
在我们的实际调研中发现 , 消费者对于品牌性格的认知各有不同 , 即使同一个品牌 , 理解的品牌性格也并不相同 , 并表示根本看不懂品牌的广告片究竟在表达什么 。 这种情况是国内众多品牌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 广告感受与品牌自持高位 , 总是想要用艺术化的形式来表达本来就很虚的品牌性格、理念等策略 , 反观以解决实际情景中存在问题的广告片 , 效果则要好很多 。
比如抖音有个博主 , 专拍各种产品广告 , 并以非常落地的形式进行 , 在抖音有很好的效果;如一款防狐臭的喷液产品 , 按照经典的广告片拍摄可能是这样的:找个kol/模特合作 , 用男生与女生约会时的小尴尬场景切入 , 男生在约会前特意喷洒一些防止气味外漏 , 女生则会喷洒一些香水来增加好感 , 在约会时 , 双方的见面与用餐的过程都非常的顺利 , 画面最后定格在两人幸福的把手牵在一起 , 然后产品跳出 , 打上广告语 。
而如果让抖音博主拍摄则是这样的画面:一群男生在操场打篮球比赛 , 双方的竞争非常激烈 , 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 双方球员都打的很疲惫 , 即使如此 , 依然是强攻强防守 , 开始了“贴身肉搏战” , 镜头一切一个特写 , 只见一个男生带球正在强攻对方球员的的防守 , 忽然正准备站直身体跳跃投篮 , 却在刹那间从对方球员腋下扑面而来一股浓烈的刺激性味道 , 进攻球员就停止带球 , 指责对方球员违例 , 球赛暂停 , 对方球员招来双方的嫌弃 , 在他喷洒完防狐臭液后 , 比赛继续 , 镜头一转 , 特写 , 进攻球员竟然贴在刚刚喷洒过防狐臭液的对方球员身上赖着不走 , 这个时候 , 画面露出产品 , 打上广告语 。
这两个广告 , 一个是通过男女约会时的尴尬场景切入 , 另一个是通过男生日常打球时的场景切入 , 哪个场景更刚需 , 哪种表达更加突出产品特性?大家自行评价 。 这个产品可能并没有所谓的品牌性格 , 但产品效果表达好 , 就不会陷入品牌认知的问题之中 。
在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 , 消费者在了解品牌或者具体某个产品时 , 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什么是品牌的性格 , 更不会存在对比不同品牌之间的性格 , 也就是说 , 品牌性格并不会影响到他的购买决策 , 那么所谓的“品牌性格”是不是个伪命题呢?
品牌品牌升级- 品牌增长过程中的「伪命题」
文章图片

品牌升级是在尝试与消费者建立情感
或告知消费者品牌价值观?
例如国内新锐运动品牌MAIA ACTIVE , 在进入市场初期时主打“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品牌理念 , 同时在线下组织举办各种以运动为核心的趣味互动活动 , 来收集用户对于品牌的理解与认知 。
在品牌运营5年后 , 通过长期与用户面对面的沟通 , 品牌提炼出了三个词:真实、勇敢、乐观 。
在自行策划的「热练计划」微综艺中 , 本以为会拍摄到用户是如何学会深蹲之类的 , 但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和 8 位女孩聊到了更多关于自我认知、内心展露、相互支持疗愈的内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