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抑郁症 | 对抑郁的「无效安慰」,你中了几条?( 四 )


但有些人即便在平时 , 也会对别人说的话甚至语气 , 格外留意 。
那为什么 , 我们还要「多此一举」地总结这样一个公式?
写在最后
我曾经见过一个确诊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孩子 。
TA在家和父母的关系很僵 , 在学校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 。
但TA很听班主任的话 , 因为班主任和全班都能「称兄道弟」 。
有一次 , TA因抑郁发作 , 而在班里拿起了圆规 , 扎向了自己的手 。
班主任把TA带回办公室安慰:
我也知道你生这个病难受 , 但想想你爸你妈 , 想想我 , 咱努努力 , 快点好起来 。
你难过我也难过呀 , 我一天到晚上班还要处理每个学生的事情 , 光你的事情一天就占我一个小时 , 我都要抑郁了 。
在学校里待不下去就回家休息 , 一天不行就一个星期 , 在家玩玩游戏多爽啊 。
一句又一句 , 每一句都像一块石头 , 压着孩子那颗漂浮挣扎的心 , 下坠一点又一点 , 直至沉入黑暗的水底 , 不见天日 。
回学校后 , TA开始躲着班主任走 。
TA问我:
我觉得我又做错了 , X老师是不是终于讨厌我了?
身陷抑郁的TA , 在被话语刺伤时 , 第一反应并不是责怪别人 , 而是反思自己 。
哪怕这样的反思 , 会让自己伤得更深 。
我们看客都能听出 , 这位班主任没有恶意 。
就像每一位想要安慰抑郁症朋友的你一样 , 希望朋友走出困境 , 快乐如意 。
只是 , 越重要的人 , 对他们越有影响力;
踩到痛处时 , 伤人也越深 。
所以 , 我们才要「避雷」 , 才要提醒各位:
开口安慰之前 , 对抑郁症、对他们 , 再多一点点理解吧 。
点亮“赞”和“在看” , 这一点点理解 , 就能成为一束光 , 让他们感受到:
原来我一直被世界和你 , 深深爱着 。
抑郁症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抑郁症 | 对抑郁的「无效安慰」,你中了几条?
文章图片
作者:木棉959 , 北师心理硕士 , 中小学心理教师 , 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秀答主、2020新知答主(ID:木棉959) , 其他平台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 。26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 , 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
参考文献:
[1] 2019 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
[2] 何振宏, 张丹丹, 罗跃嘉. (2015). 抑郁症人群的心境一致性认知偏向. 心理科学进展, 23(012), 2118-2128.
[3] 杨营凯, 刘衍玲. (2016). 抑郁反刍的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7), 1042-1049.
[4] 刘文华, 陈楚侨, 黄敏. (2010). 抑郁症的内表现型:快感缺失及其测量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2), 271-281.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