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陷入氯巴占“漩涡”的家庭( 二 )


张丽和丈夫“大哭了几场” 。 他们开始无止境地求医问药 。
听说北京治癫痫的大夫好 , 他们就隔三岔五地带孩子去往北京各大医院看诊 。 孩子跌跌撞撞地长大 , 药也换得五花八门 , 从液体的吃到颗粒的 , 先后试了近十种药物 。 病情最严重时 , 孩子天天发作 , 一边口吐白沫 , 一边牙关咯吱作响 , 张丽把手塞进孩子嘴里 , 防她咬自己的舌头 。 所幸 , 按医嘱吃药后 , 孩子的情况逐渐稳定 , 恐怖如上的“大发作”没有了 , 剩下一些“小发作”:她会突然挤眼、眨眼 , 或是没来由地呵呵笑;她牙口难受 , 手边有什么都放进嘴里磨咬;她对声音敏感 , 连吹风机都怕 , 洗完头只能用毛巾擦干……星雨勉勉强强上完了幼儿园 , 也念过一周的小学 。 “但她不听课 , 自顾自玩 , 拿别人的东西 , 撕课本 , 不打招呼就走出去上厕所……”张丽说 , 一周后 , 孩子被老师“很委婉地劝退”了 。
聊起这些的时候 , 外面的天慢慢亮起来 。 市场里 , 人多了 , 鱼肉的腥味、蔬菜的清香都散发而出 , 甚至鸡屎味、狗尿味都蒸腾起来 。 张丽忙着给客人打包 , 将塑料袋套在小筐里 , 上秤、装菜 。 她低头 , 额前的一丛刘海挂上去 , 又掉下来 , 挂上去 , 又掉下来 。
打完一个包裹 , 她说:“我就想她活着 。 ”这是她对小女儿最低的期望 。
张丽|陷入氯巴占“漩涡”的家庭
本文图片

2022年3月26日 , 张丽在腌菜摊子前忙碌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冯雨昕摄

张丽38岁 , 她辍学早 , 15岁就从老家安徽枞阳县去浙江当服装厂工人 , 又辗转去福建打工 。 在厦门 , 她认识了比她大五岁的胡伟 。 胡伟是望江县人 , 两人算老乡 , 她对胡伟的印象是“很老实 , 讲不出甜言蜜语” 。 2002年 , 两人结婚 。 次年 , 大女儿出生 , 一家三口回到老家安徽省望江县 , 接过胡伟父母的两个腌菜摊子 , 经营至今 。
两个摊子分处在龙湖商贸城和雷池市场 。 从前丈夫在家时 , 夜半两三点钟起 , 到龙湖商贸城赶早市卖菜 。 张丽六点左右起 , 七点钟出发去不远处的雷池市场摆摊 。 龙湖商贸城只做早市 , 丈夫通常上午九十点钟收摊 , 张丽则要在雷池市场呆到傍晚 。 整个白天 , 丈夫在家照料小女儿 , 一并操持她的购药、吃药事宜 。
回想起来 , 张丽觉得 , 过去的日子像腌渍的菜 , 咸巴 , 酸巴 , 但细尝起来并不坏 。
直到去年7月4日 。 那天傍晚 , 张丽从雷池市场收摊回家 , 听家中老人说 , 丈夫被公安带走了 。 两天后 , 他们收到河南中牟县公安局开具的拘留通知书 , 丈夫因涉嫌走私毒品罪被刑事拘留 。 半个月后 , 丈夫被批捕 。
据接近中牟县检察院的人士透露 , 2021年7月3日上午 , 中牟县警方接到郑州市禁毒支队线索 , 称有氯巴占包裹非法入境 , 流入中牟县某小区 。 同日 , 该包裹接收人李芳被抓获 。 7月4日 , 中牟县公安赴安徽望江县抓获李芳的“上线”胡伟 , 随后将其押回河南 。
经查 , 2021年6月以来 , 胡伟多次通过微信账户“铁马冰河” , 在海外购买国家管制二类精神药品氯巴占155盒 , 分批邮寄给国内包括李芳在内的四位联络人——据悉该四位联络人也是癫痫患儿家长 。 再由联络人转寄给胡伟本人 。 随后 , 胡伟通过微信将上述药品贩卖给他人使用 。 河南中牟县检察院认为 , 该系列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 , 涉嫌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 , 予以公诉 , 建议量刑一年到一年零四个月 。 曾帮胡伟代收快递的李芳等患儿母亲以相同罪名被调查审讯 , 但检方考虑其情节轻微 , 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