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在日常生活中 人性博物馆之有时果敢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在日常生活中 人性博物馆之有时果敢
文章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常常能感觉到 , 有一些性格特质往往会被打上“男性”的标签 , 比如坚强、果敢、理性;而另一些性格特质则会被打上“女性”的标签 , 比如温柔、犹疑、感性 。 其实 , 女性为什么就不能果敢呢?人类更高文明层次的发展 , 最终要指向的目标 , 恰恰就是打破任何性格特质的性别标签 , 迎来一个真正性别平等的社会 , 一个女孩可以自由选择当“假小子”或者“乖乖女” , 一个男孩也可以自由选择当“娘炮”还是“硬汉” , 没有任何性别的刻板观念 , 可以制约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
也有人说 , 性格特质总是具有一定地域色彩的 , 南方偏温柔 , 北方多暴烈 , 果敢女子出现在北方 , 或有可能 , 在南方出现 , 罕之又罕 。 其依据是 , 北方古代是游牧文化主宰 , 逐水草而居 , 争夺地盘 , 人性骁勇豪爽 , 即有农耕 , 又因地广人稀 , 耕作也是粗放的——所谓“广种薄收” 。 这样的生存环境 , 人的性格就豪爽且好斗 , 多慷慨悲歌 。 南方是农耕文明 , 居有定所 , 人民很少迁徙(除非战乱) 。 由于土地珍贵 , 人们往往精耕细作 , 手工业的发达 , 也培养的南方人的细致温柔的性情 。 ——其实 , 此说也是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 任何简单粗暴地将人群类型化、贴标签的做法 , 都是不妥的 。
作者:黎荔在日常生活中 人性博物馆之有时果敢
文章图片
21世纪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 “千人一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 一个更加自信、宽容、开放的中国正在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 。 试图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各种美的形态 , 正在时代的画卷中被一点点勾勒出来 。 我真渴望看到中国女性除了“勤劳、善良、忍耐、奉献”这些传统标签之外 , 还可以呈现出果敢突破、追求个性以及内心强大的全新美丽形态 。 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的气场 , 或坦率直白 , 或浪漫多变 , 或豪爽大气 , 或狂野激荡 , 或温婉大方 , 或贤惠淳朴 , 或心胸宽广 , 或弹性内敛 , 或自然纯真 。 在时代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中 , 女性如千姿百态的花朵得到极致的绽放 。 给她们一个舞台 , 就会创作一台精美绝艳的演出 , 无所谓成功与失败 , 重要的是机遇和过程 。 只要是真实地袒露自然生命力 , 每个人皆有可爱之处 。
中国女性不是一步就走到今天的 , 事实上 , 经历了百年的艰难穿越 。 西式教育使民国女子的面貌和以前的闺阁女性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 民国女性的性格养成 , 无疑是受民主和女权思想的影响 , 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的热潮 , 改变了很多女性的人生轨迹 。 她们坚定地要上学 , 要逃婚 , 要做职业女性 , 董竹君、吕碧城、萧红、张爱玲、谢冰莹、萧红、关露、白薇、毛彦文等等 , 都是逃离旧式女性轨道 , 怀着兴奋和迷惘奔向远方的勇敢者 。 她们甚至飘洋过海 , 代表人物秋瑾、林徽因、黄逸梵、董竹君、冰心、张幼仪等等 。 留洋对当时的女性来说 , 不止是开天眼 , 学文化 , 更是寻出路 。 在这些果敢女性先驱们以身试法、探路求索之后 , 中国女性的独立、坚韧一脉相承 , 在光阴荏苒、岁月变迁中愈加鲜明 。
今天 , 我们身边这样的果敢女子更多了 , 面对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迷失 , 关于女性的社会议题前所未有的混乱 , 女性的社会角色史无前例地驳杂 , 她们没有妥协 , 没有畏葸不前 , 没有自我贬损 , 而是勇敢地担当和选择自己的命运 , 并把磨难谱写成一曲欢乐之歌 , 坚毅之歌 。 她们不是金钱、名望的奴隶 , 不想把青春花在脸庞上、衣装上 , 也不想坐在哪个男人的副驾上 , 她们只想活得本质一点、洋溢一点、勇敢一点 。 因为 , 别人的眼光终究是一闪而过的浮云 , 让它静静飘走 , 继续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好 。 女人不必活得完美 , 但要活得完整 。 女人生来敏感细腻 , 喜欢张开身体的每个毛孔感受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 看起来仿佛脆弱易碎 , 实际却比男人更能够勇敢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 更懂得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