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 维生素E抗氧化的原理是什么?

【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 维生素E抗氧化的原理是什么?】
导读:在组织病理损伤中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细胞损伤的程度可由抗氧化机制来调节 , 因此寻求有效的抗氧化剂就成为了预防、治疗组织器官自由基损伤的关键问题 。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有水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脂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 , 目前对这两种维生素的研究已比较深入 , 现综述如下 。
1 自由基
1954年 , 科学家杰斯曼提出了自由基理论 , 自由基是带有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分子 , 未配对电子不稳定 , 反应活性很高 。当体内的自由基超过了身体对其的抵抗能力时 , 这种状况被称为氧化性应激 。现在的研究已经证实氧化性应激大约与200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 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白内障癌症等 。
2 天然抗氧化剂
2.1维生素C: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 是水溶性抗氧化剂 , 也是血浆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易被氧化 , 遇空气、热、光、碱性物质、氧化酶及极微量的铜和铁都会加速其氧化破坏 。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 , 它的最大特性是还原性 , 通过还原作用消除有害氧自由基的毒性 。其抗氧化作用表现在可以与O2-、HOO-及OH-迅速反应 , 生成半脱氢抗坏血酸[1] , 清除单线态氧 , 还原硫自由基 , 其抗氧化作用依靠可逆的脱氢反应来完成 。由于它是供氢体 , 也可使被氧化的维生素E和巯基恢复成还原型 , 这是其间接抗氧化作用[2] 。戴德哉等[3]报道维生素C体内抗氧化作用优于体外 , 其在体内可能通过其他间接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 , 而不仅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 。维生素C不仅有抗氧化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促氧化作用 。抗坏血酸的烯醇式羟基具有酸性 , 在过渡族离子(尤其是铁和铜)存在下 , 会产生OH- , 但抗坏血酸在清除OH-的同时 , 又会产生半脱氢抗坏血酸负离子自由基(A-) , 当半脱氢抗坏血酸负离子自由基(A-)不能及时清除时 , 则可诱发一系列自由基链锁反应 , 从而使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 , 对机体造成伤害 , 此时减少维生素C不利作用的方法主要有[4]:①调控维生素C的用量和单位时间给药浓度;②提供维生素E;③提供GSH;④提供氨基酸 。维生素C在临床上可用于感冒、抗衰老、防癌抗癌、抗高血压、抗过敏、白内障等[5] 。相对于维生素E , 维生素C对消除来自被污染的空气和烟草的烟雾中的自由基能力更强 , 刘珊等[6]报道50μmol/L维生素C能保护大鼠淋巴细胞 , 减轻CSS(香烟烟雾溶液)导致的氧化应激 , 但以色列海法理工大学和拉班医院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8]吸烟会使得唾液中的维生素C转变性能 , 成为对身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 所以对此还需进一步探索 。马文涛等[7]报道在维生素C慢性给药中 , 大鼠急性应激状态时脑组织SOD活力未见明显改变 , 提示维生素C具有非常强的抗自由基作用 , 基本能消除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 从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2.2 维生素E:维生素E(生育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位于膜的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 , 包括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 , 右旋α生育酚是唯一自然存在的立体异构体 , 生物学测定效力最大 。在8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维生素E中 , α生育酚最具代表性 , 分子式为C29H50O2 。对酸和热稳定 , 当没有氧气存在时 , 加热到200℃还能保持原来的状态 , 在盐酸中加热到100℃也不起变化 , 但暴露于氧、紫外线、碱、铁盐和铅盐下则易受破坏 , 酯式比游离式稳定 。维生素E是O2-的直接清除剂 ,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一起构成体内抗氧化系统 , 保护细胞膜及细胞内的核酸免受自由基的攻击 。在大多数情况下 ,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是与脂氧自由基或脂过氧自由基反应 , 向它们提供氢离子 , 使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中断[8] , 是最重要的脂溶性断链型抗氧化剂 , 其速度比BHT快200倍(BHT是一种工业抗氧化剂 , 加到烤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