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COO徐万刚:心中爱,做中觉( 三 )


所以公益 , 不要有功利心 , 不要通过利益去牵引 。
当然动员是需要的 , 因为大家都很忙 , 所以就要有组织 , 成都做大地美容动员做的过程中让大家自己产生好的体验 , 就会自动自发的愿意做 。
我离开成都有4年了 , 记忆中只有一个星期 , 没有在周四给成都伙伴的大地美容活动点赞 , 剩下的每周四 , 再晚我都给他们点赞 , 给他们多一点鼓励 。
贝壳公益

什么时候你第一次有了“开始行动了 , 心中的爱才能升起”的体验?
阿甘
:有两件事 。
2007年 , 也就是汶川大地震的前一年 , 我们有个学习组织 , 十几二十个人 , 募集了20万 , 捐给了汶川的一所小学 。
学校很简陋 , 孩子家里也没洗澡的条件 , 我们就买了一批太阳能热水器 , 没花多少钱 , 但孩子们都能洗上热水澡了 。 剩下的我们按学期捐 , 给孩子们发助学金 , 当时算了下 , 这笔钱够他们用好几年 。
地震前 , 有个学期 , 捐完款我们去学校 。 孩子们胸前红领巾飘着 , 脸上是兴高采烈的笑容 , 我一下感觉自己做的小小善举 , 却从孩子们那儿得到了很大的正反馈 , 捐的时候没觉得那么有价值 , 看到他们开心劲儿的一瞬间觉察到了 , 自己心中的爱已经升起 。
地震时 , 这个学校的校舍垮了 , 好在没人受伤 , 震后全校集体搬去了四川达州 , 后续的助学金我们一次性给了他们 。
另一件事 , 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 , 伊诚重塑文化价值观 , 当时有个核心的价值观叫“关爱” 。
之前 , 我们都学港式竞争 , 氛围很不好 , 重塑文化之后就提出“关爱” , 定义是“互助互爱 , 共同成长” 。
价值观的来源 , 我理解一般有两个方向 , 一个是企业从过去取得成功中沉淀出来的一些好特质 , 把它提炼出来 , 要传承、发扬光大的 。
贝壳COO徐万刚:心中爱,做中觉
文章图片
另一个来源 , 是这个组织现在不具备 , 但使命、战略 , 要走到B点 , 没有那个特质 , 可能就达不到 , 是要去刻意去塑造的 。 “关爱”就属于要刻意塑造的 , 所以渗透落地并不容易 。
干了一年多 , 没啥效果 , 我觉得怎么这么难 , 有点动摇 。 硬着头皮坚持 , 到一年半 , 有点效果了 , 但还不明显 , 二年多 , 效果明显了 , 有很多典型案例出来了 。
这中间 , 我提了一个做法:“日行一善” , 每天做一件利他的事 , 帮助同事和周围陌生人的都可以 。
有个经理就说 , 这种事怎么可以要求 , 我心里有爱就自然会做 , 你不能强迫 , 要求了就假了 。 但我心里有个直觉 ,
做了总比不做好

一段时间以后 , 我居然听到这个经理分享他的变化 , 说自己以前坐公交也没有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习惯 , 因为要写“日行一善”事例 , 就开始主动让座 , 碰到个老太太特别诚恳地感谢了他 。
他说真是从来没有一个人那样地感谢过他 , 就起身让座这么个简单的动作 , 让他体验到了人性的美好 。
从那以后 , 这就成他的习惯了 , 甚至自己没位置的时候看到有老弱病残 , 心里都会受不了 , 会动员他人让座 。 这是我亲自见证的“开始行动了 , 心中的爱才能升起” 。
人就是体验的动物 , 体验到什么你就信什么 , 体验不到的东西 , 不会真正相信 。
贝壳公益
:这有点像Nike的“Justdoit” 。
阿甘
:还真是 。 以前我偶尔也运动一下 , 但总是不持续 , 我就特别羡慕那些能坚持运动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