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这几类人,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

0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这几类人,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
文章图片
01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0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这几类人,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这世间的生与死 , 本就是大事 , 又有谁不会感觉到心痛呢?其他的事儿与生死相比 , 简直就不值一提 。
对于生死 , 中国人是特别忌讳的 , 一般都不会提及 。 在我们看来 , 生死都是不吉利的事儿 , 能够不谈就不要谈了 。
但是 ,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 生死 , 始终是我们需要去面对的 。 所谓“人生有穷尽 , 天地无穷时”就是这个道理 。
在生死面前 , 所有人都会感觉到无奈和悲伤 。
比如说有亲人离开了 , 那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绝大多数人都会泪流满面 , 痛哭不止 。 而少部分人 , 则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 不悲也不哭 , 让他人觉得特别“奇怪” 。
我们不妨回忆以往的经历 , 到底有没有遇到过这般“不悲也不哭”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 。 只不过 , 我们都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好感 。 在很多人看来 , 亲人离开了 , 还没有什么悲伤的情绪 , 就是不孝的体现 。
也许 , 这些“不悲也不哭”的人 , 往往是这几类人 。
0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这几类人,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
文章图片
02
第一类人:“大悲无泪”之人 。
有禅师说过 , 大悲无泪 , 大悟无言 , 大喜无声 。
一个人 , 悲伤到了极致 , 那他就不会有眼泪;一个人 , 顿悟了这世间的道理 , 那他就不会说出来;一个人 , 欢喜到了极致 , 那他就不会大笑 。
当一件事发展到了极致时 , 这件事就会变得特别平常 。 同样的道理 , 当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到了极致时 , 那他就会表现得特别平常 。
为什么“情绪”发展到了极致 , 就会平常如旧呢?
其实 , 人这种生物 , 很奇怪 。 轻微的悲伤 , 能让他流泪 。 而重度的悲伤 , 则让他的情绪内化到心中 。 这 , 就是“情绪转移”的体现 。
庄子说过 , 哀莫大于心死 。
亲人走后 , 有些人特别悲伤 , 但他们没有在表面上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情绪 。 而他们的内心 , 早已变得如“秋风萧瑟”一般 , 苍茫不已 。
也许 , 大悲无泪 , 是情绪达到极致时的体现 。
0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 这几类人,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
文章图片
03
第二类人:肩负家庭责任之人 。
有些人 , 能够随便发泄情绪 , 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 , 所以比较自由 。 但对于那些“重任在身”的人来说 , 就不一样了 。
有些人是家庭的顶梁柱 , 真的不能倒下 , 那他们就只能变得坚强起来 。 再多的不幸和痛苦 , 都只能默默忍受 , 而不能让别人知道 。
比如说在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 , 父亲离开了 , 母亲也老了 , 不能理事了 , 家中都是妇孺老小 , 那身为儿子的他 , 就不能轻易情绪化了 。
要知道 , 身份不同 , 所做的事儿 , 所表达的情绪 , 也不一样 。 有些时候 , 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 , 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 , 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资格 。
见到过很多的孝子 , 他们在亲人走后 , 都默默地为亲人处理好后事 , 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 。 像这样的人 , 他们很重感情 , 但悲不悲伤 ,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所以说 , 对于这些需要肩负责任的人 , 我们要谅解 。 也许 , 他们只是不能让情绪随意波动罢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