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溪美妆集合店纷纷闭店 品质保障成突围关键

[新闻页-台海网]
自2019年新式美妆集合店爆火以来 , HAYDON黑洞、HARMAY话梅、B+油罐等大量品牌迅速涌入美妆集合店赛道 。 美妆集合店因个性十足的装潢、一应俱全的化妆品及沉浸式购物场景 , 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 。 然而 , 随着入局企业不断增多 , 各种问题纷至沓来 。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 , 不少美妆集合店纷纷闭店 。 曾经以高颜值、仓储式为卖点的美妆集合店 , 自带的“网红属性”正在逐渐消退 。 未来 , 美妆集合店又该如何发展?
李溪美妆集合店纷纷闭店 品质保障成突围关键
文章图片

美妆集合店受到许多年轻人追捧 。 王小月/摄
同质化竞争严重
近年来 , Z世代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 , “悦己消费”“颜值经济”理念兴起使得美妆市场受关注度日益提高 。 随着社交软件信息传播便利度提升及“男颜经济”的崛起 , 美妆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容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9年至2021年 , 我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逐年增长 , 2021年达到4026亿元 , 预计2022年将达到4506亿元 。
老牌美妆集合店屈臣氏、丝芙兰虽然货品齐全 , 但面对导购过分热情的服务 , 不少年轻消费者直呼尴尬 。 相比之下 , 新型美妆集合店打破传统零售模式 , 让消费者自助选购 , 店内陈设也摒弃了传统的货架式摆放 , 利用灯光、色彩、数字智能等手段 , 增强购物体验 。
例如 , 新型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HARMAY话梅等的都让这些美妆集合店成为了都市商圈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
不断吸睛的美妆集合店也因此成为资本的宠儿 。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 大量复制粘贴式的店铺涌现 , 店内商品趋同 , 品牌形象模糊 , 不少店铺陷入同质化竞争局面 。
“第一次到网红集合店大多是去拍照打卡 , 是否会长期购买主要还取决于店铺口碑、商品质量和价格 。 ”90后消费者李溪对《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说 。 和李溪抱着同样打卡心态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 对于美妆集合店来说 , 如何增加产品复购率 , 提升消费者品牌忠实度是重中之重 。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表示 , 过去几年美妆集合店发展较快 , 其较大特色是商品品类齐全 , 价格相对实惠 , 美妆小样也是主要的引流神器 。 最近 , 集合店发展方向受到各方质疑 , 如果仅是依靠店内装潢、价格等方面取胜 , 其持续性存在一定问题 。
小样优势被削弱
HARMAY话梅等美妆集合店的走红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门店销售小样 。
一直以来 , 小样是化妆品品牌提供给消费者体验的试用装产品 , 一般作为活动促销礼品赠送 , 以吸引消费者回购 。 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精细化、多样化 , 小样因“容量小”“易携带”“试错成本低”等特点 , 推动了新零售业态的诞生 。 不少年轻消费的第一个大牌化妆品都是从小样开始的 。
然而小样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 。 早在2019年 , 就有美妆博主销售纪梵希散粉6g小样被指造假 。 纪梵希官方在微博发布官方声明称 , 该产品从未生产过6g小样 , 并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商品 。 此外 , 2021年1月 , 杭州嘉里中心的美妆集合店Only Write也被消费者举报涉嫌走私 。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海关部门协助调查 , 近3000件涉嫌走私化妆品被扣押 , 其中大部分为大牌化妆品小样 。
今年3月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显示 , 上海话梅乐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HARMAY话梅)因“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 , 被没收违法所得15.2万元 , 并处以罚款73.51万元 , 共计罚没88.7万余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