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胺四环素抗麻风杆菌活性及其治疗多菌型麻风的疗效( 二 )


【二甲胺四环素抗麻风杆菌活性及其治疗多菌型麻风的疗效】 疗前所有病例麻风菌素晚期反应,尿dds测定均阴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治疗2 个月时有2例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轻度升高,但治疗3个月时所有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 能均正常 。
疗前无1例患者有麻风反应,治疗0.5个月和1.5个月时分别有1例发生2~3个皮肤麻风结节 性红斑,另有1例于治疗2个月时发生轻度皮肤ⅰ型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反应均很快控制,未中断抗麻风治疗 。
疗程中所有患者皮损均发生暗褐色色素沉着,以光暴露部位更明显,色素沉着最早见于治疗 1周时,随疗程延长有加重,但无自觉症状 。未见其它与药物明显有关的不良反应 。
四、讨论
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药物,进一步缩短疗程是未来麻风化疗的目标 。本研究采用动力法, 在小鼠接种麻风菌81天时,以mino 25mg/kg每周管饲5次及50mg/kg每周管饲2次,给药60天,分别推迟麻风菌生长144天和85天,提示mino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mino 50mg/kg每周2次给药,尽管也有一定抗菌活性,但不如25mg/kg每周管饲5次抗菌活性强,这一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1,2]相似,也为mino不适宜用于临床间歇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中以mino 100mg/d治疗14例多菌型患者,疗程3个月,各种指标均与国外研究报告 相似 。临床进步最早见于治疗1周时,与gelber等[3]和ji 等[4]的结果相似 。
关于mino试验中麻风反应频率,本研究中分别发生2例轻度麻风反应和1例轻度皮肤ⅰ型反应 ,其反应频率及程度也与国外文献报道[3,5]相似,提示mino 治疗者中麻风反应似乎相对较少,程度较轻,但准确的反应频率尚需观察更多的病例才能确定 。本研究中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暗褐色色素沉着,在光暴露 部位皮损处较明显,程度比氯苯吩嗪轻,无自觉症状,与fajardo[5]观察的结果相似 。总的来看mi
no在临床上不良反应轻微,提示该药是一个较安全的药物,其较强的抗麻风菌活性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该药作为麻风化疗替代药物提供了依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