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积极运动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50岁的王先生是某高校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工作紧张而忙碌 。

文章插图
近一年来,王先生总觉得很疲劳,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背部肌肉疼痛等症状,并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经过多方求医,王先生的症状并无改善,最近情况还愈发严重,稍微活动就能引起持续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现象更严重,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王先生心想,既然感觉这么累,那就好好休息吧 。可是,即使是休息、不活动,王先生的疲劳还是得不到缓解 。全面体检发现,除了前列腺轻度增生外,王先生并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经过综合评估分析,他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 。其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
30~50岁是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酸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的综合征 。
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 。
由于慢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有效缓解,也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改善症状,以恢复患者原有的机体动能和体力为目标 。这些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等 。其中运动疗法得到了一致公认 。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 。慢性疲劳综合征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 。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 。
那么,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多大的运动量才合适?什么时候需要停止运动呢?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
【慢性疲劳休息不如运动】 运动强度: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运动量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 。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水平,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食欲佳,睡眠好,说明运动量较合适,否则要调整运动强度 。如有不能坚持者,应及时停止运动,待休息后再继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健康饮食常吃大枣可以防治急慢性肝炎
- 年末职业女性如何抗疲劳
- 三十女性吃番茄对肌肤好 男性可防止疲劳
- 八成多女性常患五大疲劳症状
- 水煎鲜蘑菇可治疗迁延性或慢性肝炎
- 防感冒喝点果汁醋有助消除疲劳美容
- 调查显示八成开车族患有慢性疾病
- 专家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应慎吃火锅
- 大自然养生法治疗各种慢性病
- 流行病学北京七成老年人患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