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2~4月是该病的多发季节,且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
文章插图
在临床上流脑初期表现与上感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常被误诊为上感而延误诊治,酿成不良后果,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
1.发热及伴随症状出现时间不同:流脑的热度往往比上感高,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常在发热的同时或发热以后出现,且多伴喷射性呕吐,而上感热度多为中等热度乃至低热或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多在发病之前出现,上感多无呕吐表现 。
【莫将流脑当上感】 2.神态方面的改变:流脑早期患者多有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神经系统症状,而上感则无此种症状,即使有时体温较高,但患者神志清楚 。
3.皮肤黏膜的改变:流脑患者的皮肤黏膜上多有出血点(皮疹),且可从其中查出病原菌,而上感则无此种表现 。
4.血象的改变:流脑患者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上感患者的血象多无异常改变,也有的略为增高甚或降低 。
5.脑脊液外观的改变:脑脊液穿刺检查时,流脑患者的脑脊液外观多呈透明无色,但常有程度不同的混浊,细胞数及生化物质呈脑膜炎异常改变,而上感患者的脑脊液外观则无色透明,细胞及生化物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
6.神经反射的改变:流脑患者可出现颈项强直(即被动屈颈时有明显抵抗感);布鲁辛斯基氏征阳性(即病人仰卧时,双下肢自然伸直,用手抬起患者屈颈时,双下肢出现屈曲);克尼格氏征阳性(即病人仰卧时,先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用手抬高小腿,在135度内出现抵抗及沿坐骨神经区域发生疼痛者) 。而上感患者则无上述神经反射改变 。
流脑的预防很重要,在流行季节勿带小儿到公共场所游玩,并应做到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防寒保暖、适当锻炼等,可有效地预防流脑的发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安徽试验表明部分药物对C群流脑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感冒,抗生素莫滥用
- 补钙需讲科学 莫受广告误导
- 乳牙龋齿将会影响儿童全身发育及发音
- DHC经典橄榄滋养套装
- 三成市民吃药凭经验专家提醒莫误病情
- VECUA沛淇雅美白主力大将
- 皮肤美容
- 在这个冬季将美白进行到底
- 自制果蔬护肤液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