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怎样为食品安全护航

 
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赔偿额度有望提高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的决定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昨日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 ,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草案明确提出 , 要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 , 对消费者的赔偿将提高到10倍 。

食品安全法怎样为食品安全护航

文章插图
在食品安全法草案出台之前 , 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并非是白纸一张 , 相关的法律、条例有:《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管理条例》 , 以及其它法律可以适用食品安全的内容 。此次食品安全法草案就是在食品卫生法基础上进行修改 , 并根据修改的内容和侧重而更名得来 。那么 , 为何在原有法律、条例存在情况下 , 食品安全问题会层出不穷 , 而食品安全法草案又能否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 无疑成为了判断食品安全法草案效果的一个必要视角 。
首先 , 为何在原有法律、条例存在下 , 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出现?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些地方 , 企业生产中的“囚徒困境”:那些生产伪劣假冒食品的企业生产成本很低 , 公关后被处罚的可能很小 , 即使处罚 , 其能够感知的痛感也有限 , 而那些正规经营的企业 , 不仅生产成本很高 , 而且被执法检查的力度也很大 , 此时一个感知到生存环境的企业会如何选择自己的生产呢?是保持集体理性 , 坚持生产合乎要求的产品 , 还是坚持个体理性 , 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在“囚徒困境”中 , 企业通常会选择后者 。
既然 , “囚徒困境”是企业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个原因 , 食品安全法就应该具有打破这种困境的力量 。一方面 , 必须完善规定、执法必严 。虽然 , 此前的食品卫生法已经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规定 , 但这些规定通常是模糊的 , 空泛的 , 很难对现实中的问题作出针对性的管理和制约 。再加上在执行过程中 , 一些执法者没有将法律规定用之于现实 , 结果导致食品卫生法的外部效力十分有限 。以此以例 , 食品安全法就应该在何为不安全食品的法律规定方面更加详细 , 在执法力度上更加坚决 。
另一方面 , 必须提高违法的成本、增加违法者的痛感 。“囚徒困境”下 , 生产者之所以敢铤而走险 , 在于其铤而走险的收益可能是大于成本的 , 正是这种经济理性让生产者在囚徒困境下放弃了道德理性 。因此 , 食品安全法也应该通过惩罚性的赔偿 , 来增加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者的成本 , 以经济杠杆促使生产者由经济人向道德人转变 。具体而言 , 可以提高赔偿的额度和处罚的力度 。现有的10倍赔偿显然是一个有待争论的额度 , 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 他们维权的成本就可能超过了10倍赔偿的数额 , 而一次10倍赔偿的数额也可能伤不了故意生产者的筋骨 。
【食品安全法怎样为食品安全护航】食品安全法应当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应该打破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囚徒困境” , 这就需要法律的规定更加具体、严密、可行 , 法律的执行必须落到实处 , 法律的效力可以对执法对象产生深远的影响 。脱离了具体可行的法律规定 , 缺少了执法必严的严格执法 , 缺少了具有杀伤力的法律效力 , 那些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根本不会对食品安全法产生敬畏 , 此前的食品卫生法就是前车之鉴 。这也是为何食品安全法草案刚刚开始征集意见和建议时 , 一些网民就对此充满担心的缘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