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01
凡成大事者 , 必作于细 。
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 , 他晚年追忆恩师梁思成时 , 屡屡提到老师教自己削铅笔这件小事 。
最初 , 梁思成只让罗哲文做一些整理资料和绘图之类的入门工作 。 但有一次 , 梁思成将一张图退给了罗哲文 , 并指出 , 那张铅笔图画得有毛病:虽然画得与原图一样 , 但需要用线条的粗细来勾勒斗拱、屋檐的层次、表示断面和轮廓 , 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表达 。
梁思成指出 , 肯定是画图时铅笔没有削好 , 并要罗哲文拿来铅笔 , 当面教他 。
不仅削铅笔 , 后来还教他如何擦橡皮、蘸墨、拭墨 。 因为“细微之处见真章 。 倘若一开始就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 , 那可是做学问的大忌啊 。 ”
此后 , 罗哲文便将梁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当作一生的修行 , 时时勉励自己 , 并终成一代大家 。
同样的 , 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门职业 ,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 , 那些响亮的品牌 , 背后都有着“苛求细节”的身影 。
如同一位网红博主 , 为了制作地道的咸鸭蛋 , 从头年春天就开始养鸭子 , 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四季轮回 , 到第二年才开始下蛋 。
但有了新鲜的鸭蛋还不行 , 她又烧制草木灰 , 找来细腻无沙的黄泥 , 再按照一定比例的配比 , 制成了腌制咸鸭蛋的“外包装” , 装入洗净晒干的坛子里 , 再细细等待时间的转化 。
光是这个过程 , 就勾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 虽未品尝 , 却已经唇齿留香了 。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
成功的秘诀 , 其实都在这一点一滴 , 不打折扣的“细节”里 。 也许每一步都走得比旁人更为艰辛 , 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成倍增加 , 但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细节被打磨得完美无缺 , 所展现出来的整体 , 自然光彩夺目 , 引人入胜 。
文章图片
02
拆穿谎言的 , 是不起眼的“细节”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国向苏联派出了大批间谍 , 他们精心伪装 , 多方渗透 , 获取了大量情报 , 给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
这些德国间谍的被识破 , 在于一枚小小的订书针 。
原来 , 德国间谍们使用的通行证虽然处处与“原件”一样 , 但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 , 有的通行证上订书针永不生锈 。 细究之下 , 他们弄清楚了原委:苏联的订书针是铁质材料 , 时间一长 , 总会生锈 , 而德国人的订书针是不锈钢材质 , 从而不会生锈 。
靠着这一“惊人”发现 , 那些潜伏在各个机要部门的德国间谍被苏联一网打尽 , 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因情报泄露而带来的不利后果 。
在这个世界上打拼 , 每个人都经过了有意无意的伪装 , 以便让自己看起来十分契合岗位的需要 , 契合已有“人设”的需要 。
【01凡成大事者 成功的秘诀,都在这一点一滴,不打折扣的“细节”里】但人总会有疲惫和松懈的时候 , 一些无意识的“小细节”往往就出卖了自己 。
比如 , 当红明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备受粉丝们的关注 , 若是哪一天 , 哪一个细节背离了大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 , 他们很快就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被抛弃 。
这样的例子 ,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屡见不鲜 , 人们也已经司空见惯 , 见怪不怪了 。 因为真正的教养和品性都藏着细节里 , 是经年累月的修养 , 并不是一时半刻刻意地模仿和假装 。
但由此 , 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又不免时时提醒自己 , 将细节做到完美 , 工作才不会出错 , 待人接物才可能少得罪人 , 在激烈的竞争中 , 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把自己撕碎了给你
- 恋爱|真正拖垮你的,是你的怨天尤人,和你的受害者心态
- 作者:黎荔近数十年来 我这样来理解进退
- 01思危《增广贤文》...|思退能进能退,进退自如,是优秀者智慧的最好体现
- 对于人生 知道和做到,那从来都是两码事,两者相差甚远
- 今天 你怎么看待极端女权者?
- 作者:黎荔大街小巷的灯笼街景越来越稠密 高悬的灯笼:古中国的深长韵味
- 作者:黎荔当年 从《传道书》到《好了歌》
-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改变能改变的 女人无法改变婚姻,就是自律的表现
- 读者来信:我和丈夫自由恋爱并结婚 后出轨时期,夫妻感情如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