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身为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搞差异化对待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 为人子女 , 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是基本的道德标准 。 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 , 表达的也是让父母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 。
事实上 ,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道文化 , “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传统故事 , 也一直流传至今 。
《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
“顺规律兴 , 逆规律亡” , 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 , 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 , 反而被框住了头脑 , 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 , 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 , 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 , 不管哪个卦象都只是当下时间段的状态 , 并非固定不变的结局 。
我们学习《易经》 , 不要死搬硬套 , 要活跃头脑 , 动员自身能量与规律协作 , 不要固守哪一个卦象 , 而被动地认命 。
易经智慧:晚年不受尊重的老人 , 往往有三个通病 , 不怨别人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身为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搞差异化对待
文章图片
第一 , 偏心其他孩子
有些老年人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 , 对儿子无比珍爱 , 含在嘴里怕化了 , 捧在手里怕摔了 , 生怕儿子受了一丁点儿委屈 。
但是 , 对于女儿却视为草芥 , 很小的时候 , 就把女儿当下人使唤 , 让女儿去干重活 , 不让女儿读书 , 甚至是打骂侮辱 。
我们村的王大爷就是如此 , 五大爷年轻时家里很穷 , 穷到老鼠来了都找不出几粒大米 , 可是 , 王大爷却依然坚持要继续生孩子 , 终于到第4个孩子时 , 王大爷盼来了他喜欢的儿子 。
儿子出生后 , 可苦了姐姐们 , 大女儿很早就被大爷嫁出去了 , 二女儿小学还没毕业 , 就被送到了餐厅上班去了 , 三女儿则负责儿子的衣食起居 , 儿子稍微受一点委屈 , 就对三女儿拳打脚踢 。
等到王大爷上了年纪后 , 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愿意过来照看他 , 而疼爱的儿子看姐姐们都不照顾 , 干脆自己也不管了 , 王大爷一下成了没人管的可怜人 。
俗话说 , 人心都是换来的 , 老人的偏心 , 必然导致儿女心里不平衡 , 也就很容易导致儿女不孝顺了 , 所以 , 身为父母 , 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 不能搞差异化对待 。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身为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搞差异化对待
文章图片
第二 , 喜欢干涉孩子的生活
有一些老人 , 总觉得孩子还小 , 孩子还需要照顾 , 总喜欢干涉孩子的生活与选择 , 可孩子跟父母终究是两代人 , 两代人的想法也注定有差异 , 强行干预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 。
王姐最近过得很不开心 , 因为他的儿子现在经常跟他吵架 , 两个人说不上几句话就会吵起来 ,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 , 就是因为几年前的那桩婚事 。
那时候 , 儿子在单位谈了一个女朋友 , 两个人非常相爱 , 可王姐觉得对方个子太矮 , 担心两人结合后 , 会影响下一代的身高 , 死活不答应他两结婚 。
儿子拗不过王姐 , 最后选择了妥协 , 只不过 , 从那以后 , 儿子的脾气也变了 , 变得十分暴躁 , 再也不能和谐相处 。
其实 , 子女长大后 , 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生活去选择 , 哪怕是个错误的选择 ,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 , 都不应该进行干预 。 毕竟 ,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 应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父母过度的干涉 , 不仅不能替他们解决问题 , 还可能导致双方的矛盾 , 甚至让彼此变成仇人 。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身为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搞差异化对待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