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互联网中常常出现的两性话题?在一些话题上 , 年轻男女们常常交锋 , 似乎双方很难理解 。
梁永安:我们现在谈男性和女性话题的时候 , 一方面基于自然性上的区别 , 另一方面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男女意识的不同 。 比如 , 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习惯性的话语 , 批评一个男孩子不太行 , 会说“你怎么像个娘们似的” , 女性批评男性 , 往往也会说“你怎么一点不像个男人” 。
实际上 , 女性有自己的感受力 , 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细致 , 密度更高 , 有自身的想象力和情感色彩 , 如果敢于释放出来女性的能量 , 会有完全不同的创造 。 现在恰好是 , 社会习惯以家庭事务的角色定义女性 , 比如 , 硕士生一毕业立刻关心成家和生育问题 , 女性被告知最佳的年龄就在二十五六岁 , 之后便走下坡路 。 一种单向的关于女性的描述 , 大规模地给年轻女性输送焦虑 。
我注意到一些争论性话题 。 这些话题其实都是不太成熟和经不起推敲的 , 比如“普信男” 。 难道普通就不能自信了吗?其实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 我在云南山区里看到少数民族赶着马驮着人去深山中的温泉 , 单程要走三小时 , 当地收入也不高 , 但人家还是那么自信 。 跟我们聊起来 , 他们说 , 你们大城市的人尽管收入高 , 但是没有我们快乐多 , 人家就有这种自信 。
我们今天要多强调一点男女共同的东西 , 制造男女对立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软弱 。 往往生活有压力的时候就想找释放 , 想把原因外化到一个可以吐槽、宣泄的对象 。 两性都不容易的时候 , 那就非常容易把对方变成问题的症结 。
我在韩国教书的时候 , 参加过一个全韩的汉语大赛 。 有一场竞赛打到决赛 , 题目非常有意思:在现代社会里 , 男性生活得更难 , 还是女性更难?结果抽签后 , 四个女生组成的辩论队正好抽到男性更难 , 而另外一个三男一女队伍 , 抽到女性更难 。 结果四个女生的辩论队说得头头是道淋漓尽致 , 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 我给他们最后点评的时候特别感叹 , 女生怎么对男生的不容易这么明白呢?为什么只有在辩论赛上才能听到女生这样知心的话呢?真正以平常之心互相看待 , 男女都会有一个很深的共情 。 在当下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 男女都在爬历史的陡坡 , 都要在社会剧烈的变化里寻找生命价值 , 需要互相珍惜 , 互相给力 。 忙着互相吐槽 , 这个机会就丧失了 。
“精神深处的孤独和焦虑才是最难的”
南方周末:很多人焦虑的问题在于 , “人生的理想只是有一套房?”一些年轻人开始不再相信“努力工作就会过上好生活” , 你怎么看待这种落差感?
梁永安:这个问题潜含着深切的价值焦虑 。 人生的一大体验 , 是当你历经艰辛 , 获得半生追求的目标时 , 才发现这种获得也并不见得幸福 。 也许你通过奋斗有了一间挺宽敞的房子 , 但你也失去了很多 。 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 , 也许你走另外一条路 , 把主要精力花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上 , 在做新鲜事的路上相遇另外一些有趣的人 , 这又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价值 。
一个人其实可以活得很有灵性 。 有些人对生活有自己的展望 , 有一种诗意想象 。 我很钦佩新疆的女作家李娟 , 她跟着妈妈从四川去了阿勒泰做裁缝、开小百货店 , 跟着哈萨克的部落到处流动 。 她的生活很辛苦 , 收入不多 , 但是她确实对生活有独特的体会 。 她没有炫目的学历 , 却是中国现在最好的散文家之一 。 每个人身上都有多种成分 , 每个人都有来自亲身体验的想象力和微感觉 。 可惜的是 , 在我们在九九归一的模式化追求中 , 这种宝贵的微感觉和想象力都被放弃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读到梁晓声、蒋子龙、乔叶等作家集结的《出格》 母亲不愿意给闺女添麻烦
- 爱情很美好 婆媳之间出了问题,男人就是母亲和妻子间沟通的桥梁
-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是家庭的顶梁柱
- 对于很多人来说 在一个家庭里面,年轻夫妻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 梁宗岱|梁宗岱抛弃结发妻,妻追到学校闹,胡适帮她打官司,结果梁赔2000
- |英国女王庆祝当天累倒了,凯特挑大梁,梅根打造“好婶婶”新形象
- |知否:墨兰为什么不能像林小娘一样,出嫁后在梁家赚得盆满钵满?
- 梁晓声说:“男人在骗人的时候比他一向更巧舌如簧;女人在骗人的时候比她一向更漂亮多情。|女人在和男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 作家梁文道说:“一个女人要有自己过日子的能力 让男人惦记的女人,往往不会被小恩小惠打动
- 梁左|梁左去世21年后,女儿梁青儿如今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