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 他在网络平台为年轻人答疑解惑 , 视频播放量超过2000万 。 (一条/图)
云南高黎贡山的两年是一切生活的起点 。 此后 , 再无那段插队日子一般令人深刻 , 那是梁永安的黄金时代 。 怒江峡谷边 , 这个叫芒合的傣族村寨 , 容纳了青年人的全部迷茫与自我 。 在过上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乡土生活后 , 梁永安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此心安处” 。
这是近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 梁永安现在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网红”教授 , 以帮助年轻人“此心安处”而知名 。 尽管每一代年轻人有各自的困惑 , 但是今天的年轻人似乎面临比以往更多和更复杂的境况 。
梁永安曾连续多年参加复旦大学新疆招生组的工作 , 这些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都是全自治区前几十名的学生 。 梁永安说 , 过去在大学讲的话 , 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固定的青年 , 而那些更普遍、广大的年轻人还在外面 。 他决定和“更多的年轻人聊聊” , “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念与青年一起交流 , 互相放大 , 大家共同的焦虑、共同的关心 , 互相做拼图” 。 他把现在不同年龄的人对社会变化的认识概括为“归零” , 在剧烈的变化中 , 一些新的共识和理念仍然在讨论和建立之中 。 他们讨论的话题一开始是爱情 , 后来又延伸到了工作和生活 , 比如“如何突破被卡住的人生”“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做公务员进体制 , 真的香吗”这些年轻人的新困境 , 与前几代年轻人的体验完全不同 。
1980年代 , 梁永安本科毕业时 , 即使在大学的最后一年 , 周围同学仍然保持着安稳的学习心态 , “毕业论文写得都很实在” 。 这些年轻人不需要找工作 , 等待着学校领导来宣布分配名单 , 然后 , “进入到报社和电视台 , 或者大学、作协等体制中 , 去做一辈子” 。 梁永安说 , “总体来说是理想主义的 , 你是搞文学的 , 那么就好好地做一些新思想的文学 , 而且不怕吃苦 , 国家的节奏就是你的节奏 。 ”
现在的境况迥然不同 , 工作分配、岗位充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 梁永安说 , 那时他们从未把工作看作值得焦虑的事情 , 如今这却成为年轻人最为焦灼的话题之一 。 复旦大学每年毕业三千多个本科生 , 三分之一出国留学 , 三分之一继续深造 , 三分之一选择工作 。 而那些去工作的年轻人 , 应聘也不顺利 , 选到一份合适工作仍然不易 。
梁永安看着这些年轻人 , 总是想起自己当年插队时在芒合寨见到的风景 , 人这辈子的意义 , 不应该仅仅是工作的问题 , 而是生活体验的问题 。 但是这些被房子、车子等捆绑的年轻人 , 体验青春期的日子似乎迅速缩短了 , 他总劝年轻人 , “要给自己机会 , 不断的尝试中会有自己的新体会……你们要活在十年后 , 不然会很被动 。 ”
梁永安感到遗憾 , 年轻人的激情和热情消退的原因之一 , 是他们被家庭和社会鼓励过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 , “父母宁愿花光积蓄给孩子付个首付 , 却不愿意让孩子做一点新鲜事 。 社会需要更新 , 但都希望别人的孩子去冒险 , 自己的孩子安稳一点 。 ”
梁永安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 , 继承了传统社会的遗传下来的观念 , 想让生活风调雨顺;另外一方面 , 他们身上又有一种现代社会灌输的东西 , 那就是要自由的生活 。 两者是矛盾的 , 当他们刚刚毕业的时候 , 面对大城市的高度竞争 , 赤手空拳、无依无靠 , 既没有物质资源 , 也没有文化资源 , 很难确立自己的思想坐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读到梁晓声、蒋子龙、乔叶等作家集结的《出格》 母亲不愿意给闺女添麻烦
- 爱情很美好 婆媳之间出了问题,男人就是母亲和妻子间沟通的桥梁
-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是家庭的顶梁柱
- 对于很多人来说 在一个家庭里面,年轻夫妻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 梁宗岱|梁宗岱抛弃结发妻,妻追到学校闹,胡适帮她打官司,结果梁赔2000
- |英国女王庆祝当天累倒了,凯特挑大梁,梅根打造“好婶婶”新形象
- |知否:墨兰为什么不能像林小娘一样,出嫁后在梁家赚得盆满钵满?
- 梁晓声说:“男人在骗人的时候比他一向更巧舌如簧;女人在骗人的时候比她一向更漂亮多情。|女人在和男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 作家梁文道说:“一个女人要有自己过日子的能力 让男人惦记的女人,往往不会被小恩小惠打动
- 梁左|梁左去世21年后,女儿梁青儿如今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