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博|“冻干闪释之父”李和伟:冻干技术如何革新护肤产业链?|消研所沙龙( 二 )


大家看到很多品牌在潮起的时候起来了,潮落的时候又落下去了,其实不到潮落的时候也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真正意义上对于成分的深度认知其实蛮重要的。
10年前我开始从药品转做化妆品的时候,有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告诉说,化妆品没什么功效抹抹舒服就行了,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根本不关注消费者的皮肤,不关注底层逻辑,只关注机制。商业的机制永远会被颠覆,唯一不变的其实是人性,人性只有两条基本原则,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艺术,科学产生实际的功效,艺术产生打动人心的内容。功效和内容加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
其实大家知道冻干面膜马上就开始升级了,我们在冻干面膜领域有20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核心专利超过了20多项。我们是基于消费者使用场景的,以往的贴式面膜,膜布吸收的是敷在脸上的,留在膜袋里的精华液其实是无效体积。面膜敷上脸后随着体温慢慢蒸发,我们称之为云体积,那么真正能留在脸上的体积到底有多少?实际上有效体积差不多2-3毫升,但是一张面膜至少25毫升,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有效的增加贴在脸上的部分。所以我们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才取得了技术的突破,
大家一说到伟博就认为我们是做冻干的,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对,伟博是做触发技术的。冻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而已。我们的产品在使用之前是惰性的,到消费者脸上后触发了它,让它在皮肤上开始发挥作用,这就是一个触发技术的场景应用。
为什么需要触发?无非是因为它本身是具有不稳定特的活性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之前属于惰性态,使用的时候激发它,使用中它发挥作用,这样一系列的一个思维的流程,然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应用而已。
我们在最初进入市场的时候,也面临品牌如何宣传的问题。记得有一位营销人叶茂中讲过,“营销这个事情就是一刀切”当时研究一下中国差不多有1万多家做代工企业,做冻干的有300多家,就这样切一刀。那时候我们开始宣传说我们是做冻干的,之后当大家都开始说自己也做冻干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冻干闪释。
闪释技术也是一个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观察,比如,我们在做口腔口服类闪释类产品的时候,就去让找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人去吐它的唾液。原来根据文献报道说,一个人口腔之中的唾液是1~2毫升,然后我们测完发现成年人差不多0.6毫升,每分钟分泌0.6毫升,老年人差不多0.3毫升,每分钟分泌0.3毫升。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定义了必须在0.3毫升之内去溶解它。
第二个行为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从他到嘴里面有异物感,到他真正不去嚼的情况下,因为一旦嚼分布就会改变。比如在牙齿上会有存留等等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发现消费者不嚼最长的时间不超过15秒,所以我们定义基本上是0.4毫升之内,15秒必须完全分解完成,这就是闪释。我们做这个体系的时候,就来看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做得到。所以现在的冻干面膜也是一个基于消费者洞察的事情。
之后就是如何在口腔之后做黏膜吸收,黏膜吸收小分子就很简单了,实际上是个被动扩散。你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吸收?其实大分子如果不突破的话它的应用范围就很局限,所以后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去克服它。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药物制剂,然后通过弯道的形式,我一直认为先是制剂技术的解决,最后才能去解决原料,因为原料如果没有制剂作为支持的话,再好的原材料也无法发挥它的功效。
记得三年前,品类刚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说自己能做冻干面膜,到现在发现没几家说自己做冻干面膜的,更别说功效和价格了。冻干面膜我们现在有30亿片的产能,差不多一天可以产1000万片,所以我的边际成本就特别低。我们就属于要么就不做,做的话就不怕任何的竞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