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绝症,也绝不抛弃,不放弃——一位重型地贫患儿妈妈的故事( 二 )
也是这二十二年 , 他和母亲看到了更多的病友 , 走向不同的命运 。
助人:抱团取暖 , 也许能带来更多希望
在治病救命的过程中 , 马桂凤遇到了很多病友家庭 ,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回避”疾病 , 带来太多的治疗不规范、遗弃 , 以及被病魔折磨的故事 。 “早些年 , 地方都不知道地贫这个病 , 定期输血更是一种奢望 ,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 , 又谈何规范治疗?”在漫长的抗贫过程中 , 马桂凤越来越意识到 , 要让孩子获得更多救命的机会 , 就必须推动一个地区的地贫治疗水平发展——这意味着 , 她要救自己的孩子 , 首先要尝试救更多人 。
“2010年 , 很多地方都输血困难 。 ”马桂凤回忆道 , 为了解决输血问题 , 自己带着4岁的小儿子 , 拉着生病的大儿子 , 到处奔波 , 寻找相关机构协调交流 , 争取地贫患者解决输血的问题 , 最终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及大力支持和帮助 。 10年后 , 又一次因为其他原因 , 地贫患者前往医院输血遇到困难 , 马桂凤又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 推动地方医院开设绿色通道 , 接收地贫患者及时输血 。
文章图片
图:有一段时间 , 马桂凤为输血事宜忙前忙后
但输血困难、医院收治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之一 。
人们把造血干细胞移植视为摆脱噩梦的唯一机会 , 然而 , 这一机会光是配型已经极为“奢侈” 。 马桂凤说:“移植前必须做【HLA】高分辨配型 , 每人1500元费用 , 如果一家三口配型就接近5000元费用 , 而且配型还不一定成功 , 这也是一笔经济负担 。 ”马桂凤在配型这一条路上失败了 , 但没停下来 , 四处奔走宣传 , 争取了在2011年与华大基因达成公益合作关系 , 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 , 为地贫困境家庭提供【HLA】高分辨配型服务 。 到2017年 , 推出永久免费的重型地贫患者【HLA】高分辨配型服务 。
地贫家庭面临的困难和挫折 , 并未因此中止 。
2014年 , 马桂凤成立了广州市心连心地贫服务中心(前身为“广州市荔湾区地贫服务中心”) , 联合国内知名基金会成立救助项目 , 牵手多个医疗机构的专家医师 , 希望为家长孩子对接公益诊疗资源 , 普及地贫预防和规范治疗知识 。 “这个疾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 , 现实中不断有中重型地贫孩子出生 , 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绝望和无力感 , 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 ”马桂凤告诉采访人员 , “我觉得我们可以抱团取暖 , 一起给到更多人正确的方向 。 ”
文章图片
图:在马桂凤等人努力下 , 不少医院也开始提供一系列支持
改变: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 , 携手防治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国内中重型地贫患者约1.5万人 , 但以广东为例 , 对应的公益支持机构少之又少 。 家长的痛苦、孩子的疑惑、未来的迷茫……这些都是地贫家庭的聊天话题 , 话题背后 , 是压抑的情绪和经济的重担 , 以及自责、自卑、不知所措 , 每一股情绪都像汹涌的浪潮 , 吞噬所谓的希望 。
在过去八年 , 有来自400公里外偏远山区、十几年没有得到规范治疗、因各种并发症送入ICU的男孩找到这家广州机构 , 获得了规范治疗的建议 , 如今 , 正在东莞工作;也有通过互联网搜索平台找到马桂凤的人 , 在陌生而无助的通话中 , 聊了将近两小时 , 一起找到新的配型治疗方案的人 。 到了2020年 ,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线下走访受到不少限制 , 马桂凤等人又将阵地转移到线上 , 通过微信和QQ群开展线上规范治疗、护理指导服务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51个娃设53个班干部”的关键点在哪儿?
- 退役士兵可以安置到哪里?学历提升享受哪些政策?一文读懂
- 孩子和父母缺点越来越像,好的不学净学坏,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 嫁入豪门却遭婆婆嫌弃的女星,你知道有哪些吗?
- “女人,你对我尿尿不忘??”哈哈哈这输入法怕是没毕业吧!
- 怎么给孩子起名都有哪些讲究,自己给自己起名要注意什么
- 情感:人生的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哪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
- 写字楼内惊现儿童手写“SOS”求救纸片,人贩子在哪里?!
- 对女性,有美容、丰胸、减肥、补血、营养价值高的蔬菜有哪些
- 大学生收入等级表出炉,80%的毕业生达不到第3级,你在哪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