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担责,司机归位:谁都想要无困扰的管理( 三 )


驱动力2.0是所谓的外在驱动力 , 靠环境中的奖励与惩罚来驱动员工的假设 , 认为人的本质是懒惰的、认为工作没有意思 , 人们是为钱而工作 , 所以激励方式就是适当激励 , 严格监督 。 这种方式对于从事重复的机械性劳动者 , 有一定效果 。
驱动力3.0即内在驱动 , 社会学家所研究的结论就是人类有去学习、去创造 , 让世界更美好的动力 。 所以激励方式是要分配公平 , 能激励人们自主、专精、增加人们目的感的环境 。 这种激励方式尤其是对创造性、探索性、及各种复杂概念性思维能力的工作有效 。
当下 , 约70%的工作都是比较复杂的 , 需要复杂概念思考的、需要动动脑筋的、需要一点探索性的 。 所以在企业里 , 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激励机制的适配性和效果 。
就如菲利普·克劳士比先生说的:每一个人都想有所发展 , 每一个人都想做得更好 , 每一个人都想别人认为自己是好样的 。 我们从来没听说过那个人会仇视成功 。
四、无困扰管理的基本要素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员工潜能都能释放 , 每个人都能找到“方向盘” , 那么我们就能把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 , 为客户创造价值 。 回过头来 , 我们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它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 , 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
所以 , 无困扰管理的目的就是释放员工潜能 , 达成司机归位 。
无困扰管理的基本要素:
1.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2.“人”(关系)是组织的灵魂;
3.自主性(授权充分);
4.无威胁的衡量;
5.无困扰的绩效评估和绩效对话;
6.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7.更适合工作的场所;
8.免于困扰的制度、规定、工作要求 。
1.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无困扰的管理意味着领导和员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 , 就是员工时时感到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
其次 , 在传统公司里 , 领导往往是发号施令的角色 。 但是在无困扰的公司中 , 领导要经常扮演帮助者 。 帮助者的角色就是说领导更像一个教练 , 而不是是行为上的控制者 。
然后 , 是与员工建立信任 。 因为信任 , 所以敢于说真话 , 敢于暴露问题 。 因为领导的目光是聚焦于解决问题 , 而不是追究责任 。
2.“人”(关系)是组织的灵魂
过去在工业时代 , 人就是生产资源的一部分 , 就是机器的一部分 。
它并没有把企业当生态系统 , 企业就是一台大机器 。
那么在这样的企业中 , 一线的员工 , 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最终产品是什么样子 , 也没见过客户 , 也没见过最高层领导者 。 他也不知道整个系统是什么样子 , 他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 , 为什么让他这么做 。
所以员工只需要带着这个胳膊和腿来工作 , 不需要带着大脑 。
但是以哈默先生主导的未来革命和管理革命来说 , 人是灵魂 。
克劳士比先生在零缺陷管理理念中也提出 , 人是关系 , 是组织的灵魂 , 质量是组织的骨骼 , 财务是组织的血液 , 我们都把人及其关系是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 。
特别是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 , 领导对部下的赞赏不能是形式化和虚情假意的 , 应该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
如果领导能在心中把员工放到很高的位置 , 以员工为荣 , 并为员工的进步而自豪的话 , 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
我们讲到人的三种需要之一 , 是连接 。 那大家想想如何才能达成连接?
其实想达成连接 , 这背后是一种慈悲和本质平等 。 因为如果你心里就想着我比你地位高 , 我比你强 , 我看不起你 。 那你想想看 , 还能够达到真正的本质的一个连接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