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地治疗
心理障碍不是重性精神疾病 , 一般主张现场救治 , 很快康复 , 后送治疗 , 效果较差 , 且可能会出现新的病员 。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与应对
1.心理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指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 , 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度的应激对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 , 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 。一场急性心理应激之后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引起的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心身反应 , 但对于患有某些重病(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 , 强烈的心身反应可导致致命性后果 。而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则使人难以适应 , 最终也必然损害人的健康 。
心理应激还可同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 , 心理应激引起内环境紊乱 , 引起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 从而使人处于对各种疾病的脆弱易感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袭或个体有不良遗传因素 , 就很可能发生新的疾病 。至于患哪种疾病 , 主要取决于其他致病因素的性质和遗传素质(即哪个器官脆弱易损) , 心理应激主要作为一种非特异的致病因素而起作用 。
在应激状态下 , 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和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 , 身体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大脑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的 , 这些生理反应又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 使机体尽可能从应激所造成的紊乱中恢复过来 。
生活环境也能构成应激源 。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与持续变化 , 生活社区的综合因素是值得关注的应激源 。
应激源的分类 , 按数量可分为:①散在发生的客观事件应激源;②某段时间内社会生活事件和困扰的总和 。按作用时间可分为:①急性实验室应激源;②短期自然应激源;③长期自然应激源 。按事件性质可分为:①人际事件;②非社会事件 。
3.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控制应激事件或应激反应的对策称为应对 。是个体对付困境 , 适应和摆脱某种情境的过程 。应激事件可引起负性情绪、损害认知功能 , 并普遍激发机体的反应系统 。应激体验又可重新调整自身以及对环境的控制 。应对分为情绪指向性应对和问题指向性应对两大类 。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有: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 , 或用乐观、心胸宽大的态度处理负性生活事件;
(2)增强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3)学会各种放松技术 , 使心身放松;
(4)取得社会支持以解决问题 。
怎样控制心理应激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难题 , 在困难面前会感到压力 , 这就是心理应激 , 应激能调动体内的能量 , 对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 。但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 , 往往使人心力交瘁 , 对心身健康起干扰破坏作用 。因此 , 控制应激反应 , 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
(1)控制应激源:
目前一些国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造、生活方式的改善 , 行为类型的纠正等措施 , 使机体适应激源的刺激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从个体来讲 , 提高心理素质 ,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 避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状态 , 则是一种最根本的自我保持措施 。学者蒙田说过:“外部世界不会伤害我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同是一件事 ,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对待方式 , 心胸开阔的人 , 对什么事都能想得开 , 放得下;多愁善感的人 , 遇到区区小事也可能心神不宁 。古人说:“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也就是说 , 人只有在逆境中生活才能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专家解读行为背后暗藏的心理特征
- 支招 应对职场“更年期”的四大心理问题
- 24条助心理健康妙招 让你的心灵开花
- 如何告别心理恐慌
- 五法远离灰色心理
- 11个心理绝顶高招 助你甩掉“灰色状态”
- 5个妙招帮你抚平职业心理创伤
- 4式“心理减压操”缓解心理压力
- 十招打造平衡心理
- 心理衰老不利健康 四招帮你找回年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