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梦: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梦: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本文图片

文 / 采桑子
赵朴初有诗言:
深悲早现茶花女 , 胜愿终成苦行僧 。
无数奇珍供世眼 , 一轮明月耀天心 。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 , 他用一生在时光的烙印里刻画一段传奇 。
我们因一首《送别》熟知李叔同 , 我们也因李叔同 , 爱上他的作品 。
他用纯澈的文字 , 写着世间真情 , 他用动人的旋律 , 描绘爱的力量 。
爱是友情的真挚 , 是爱情的宽容 , 是亲情的温馨 。
对弘一法师来说 , 爱就是慈悲 。
他用《送别》献给远去的好友 , 他用《请吞下这苦酒》与妻子交代 。
他也在那个深夜 , 用《梦》与母亲告别 。
01
王凤玲被父亲送给李世珍做妾 。
那一年她17岁 。
一个花季少女 , 一个六旬老人 , 当命运开起玩笑 , 往往是带泪的 。
过门一年后 , 王凤玲生下了一个男孩 , 幼名成蹊 , 字叔同 。
初为母亲的王凤玲不会想到 , 这个在喜鹊衔着树枝飞来之际 , 出生的孩子 , 在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 。
当时的她 , 只是希望 , 这个孩子可以幸福健康 。
老来得子的李世珍 , 5年后过世了 。 王凤玲和李叔同只能相依为命 , 在尴尬的处境下 , 小心翼翼地度日 。
母亲时常告诉李叔同 , 如果他能求取功名 , 进士及第 , 一切都会好起来 。
而李叔同的才华也一度让母亲看见希望的光亮 。
可命运总是无常 , 变化从来都是快于计划 。
维新变法失败 , 为了避祸 , 李叔同带着母亲和妻子奔赴黄浦江畔 。
李叔同|梦: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本文图片

在上海 , 李叔同有颠沛流离的苦闷 , 也有吟诗作画的风流 。
他考入南洋公学 , 从学于蔡元培 。
他成立沪学会 , 开办补习班 , 提倡新思想 。
他的才华就像一轮朗月 , 用最轻柔的光 , 洒下最纯澈的亮 。
如果生活就这样慢慢走下去 , 也许一代佛学大师弘一便不会出现 。
命运的苦难折磨了一个人 , 也必将成就一个人 。
但身在当时的李叔同 , 一定不愿意看见苦难的到来 。
事与愿违 , 皆不由人 。
儿子染病去世 , 母亲因为过度的悲痛也撒手人寰 。
两位至亲之人的离世 , 让李叔同感受到无限的悲痛与忧愁 , 何处是岸 , 已无从感受 。
李叔同|梦: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本文图片

02
母亲去世后 , 李叔同带着灵柩返回天津归家安葬 。
落叶要归根 , 游子需归乡 。
可天津族中的长辈 , 却不同意让王氏的灵柩从正门入院内 , 只因她是侧室 。
李叔同无法接受这样毫无人性的陈规旧习 , 他要让母亲得到真正的尊重 。
现在的李叔同 , 已不是当年那个少年 , 他挣脱了一切束缚自身的枷锁 ,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与母亲告别 。
不披麻戴孝 , 只行鞠躬礼 , 不需跪拜 , 一切繁文缛节皆免 , 这便是王氏的葬礼 。
他没有仿传统习俗中孝子状 , 而是把钢琴搬到灵堂 , 把满腔悲伤流于音符中 , 用一首《梦》与母亲说再见 。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 , 在天之涯 。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 , 时恍惚以魂驰 。
梦偃卧摇篮以啼笑兮 , 似婴儿时 。
母食我甘酪予粉饵兮 , 父衣我以彩衣 。
月落乌啼 , 梦影依稀 , 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 。 感亲之恩其永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