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太过自恋怎么办?( 二 )


6、每个人表露出自恋的方式不一样 , 绅士是把自恋转化为得体与优雅 , 粗人把自恋发展成狂妄与侵略 。
7、很多人通过内心修养可以成佛 , 佛是某种极度自恋的状态 , 佛是命大的人 , 因佛能从自恋中获得能量 , 青春不老 。其实小编更喜欢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 , 通过一些食物或者保养品来让自己更青春活力 , 当然心情愉悦也是其中之一 。
产生自恋癖的因素
自恋癖患者很罕见 , 但据说在西方国家近年来有自恋癖人格特点的人日趋增多 。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有一下几点 。
1、家庭环境
单亲家庭在自恋癖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亲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和亲昵可以是含有成人的内容的 , 常可使孩子产生与尊亲同意识或潜意识 。另外 , 父母是因感情不好而离异的 , 那么父亲或母亲对对方的怀恨和不满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 使孩子觉得他人都不可爱 , 不宜接触 , 而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
2、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或他人的面称赞、宠爱自己的孩子 , 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是社会的主体 , 父母对孩子是娇宠有加 , 使孩子从小就自视甚高 , 这常成为自恋癖产生的基础 。
3、心理因素
有的父母对子女 , 尤其是父亲对女儿 , 母亲对儿子过分亲昵、宠爱 , 使有些儿童产生把自己与异性尊亲认做一体的心理而出现自恋癖的倾向 。
4、缺少同龄伙伴
我国提倡计划生育 ,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异性和同性伙伴 , 如果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 , 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 , 甚至还加以阻碍 , 就会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
5、与创伤性经历具备
如有的成年人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 , 或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等 , 可使其丧失异性恋或同性恋的兴趣 , 转而成为自恋癖者 。
心理专家谈自信与自恋
自信等于自恋吗?在很多资料里看到 , 自信与自恋是双胞胎 , 是一样的 。事实上 , 有很大的区别 。
如果你和自信的人交谈 , 你会觉得他很棒 , 自己也很棒 , 你可以平视他 。如果你和自恋的人交谈 , 你会发现 , 他很棒 , 你很差!你必须得仰视和追随他 。
在谈话的时候 , 自信的人会关注你 , 专注的倾听你 , 不打断你 。而自恋的人会打断你 , 会说我也如何如何 , 他们更期待你来关注他 。
当然 , 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而言 , 自恋是自信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命早期 , 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 , 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 , 这也是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 。心理学上将婴儿的这种“无所不能”的状态称之为“原始自恋” 。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 , 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
婴儿随着成长 , 慢慢的发现 , 除了“自己”之外 , 外面还有一个更丰富、并且自己不可能掌握的“别人和世界” , 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 。即便这样 ,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 ,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 , 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称之为“继发自恋” , 一个人只有完成这个心理发育发展过程 , 才能完成健康的自恋 , 在后续的生活中才可能获得充分的自尊、自爱与自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