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雄俊看来 , 作为传统美妆企业 , 在研发技术层面以及消费方式、观念等方面存着很大的不同 。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 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技术研发这一难关 , 然后才能考虑市场对于品牌的接受度 。
据了解 , 自2015年开始 , 雅萌、Refa、松下、初普等国际美容仪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才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 打开市场 。
伍岱麒表示 , 多年前的美容仪市场 , 消费者意识还未被完全唤醒 , 随着一些外资美容仪品牌的进入、开拓 , 该市场逐渐被打开 。 基于此 , 一些大品牌推新入局 , 加大推广力度 , 有利于市场逐渐壮大 。 当然 , 能否成功 , 要看企业投入多大资金推广及研发力度如何 , 有无创新的有效产品等 。
【企业消费再加速|美妆品牌纷纷入局,家用美容仪发展提速】监管趋严
除市场竞争加剧外 , 国内对美容仪的监管也成为新入局者面临的考验 。
有数据显示 , 在家用美容仪市场发展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 行业企业超过8万家 , 进入品牌众多 , 行业中存在大量虚假宣传、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 。
我国对家用美容仪的监管也日趋严格 。
2013年 , 国家药监局发布“31号文”对皮肤美容仪进行基本的界定;2019年 , 国内实施了家用皮肤美容器新标准 , 对安全、噪声、电磁兼容性等要求形成细化考核标准;2021年1月 , 家用美容仪的团体标准出台;2022年3月 , 国家药监局发布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称 , 到2024年4月 , 射频类美容仪将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 而三类医疗器械属于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 , 这也意味着此类产品将受到更为严格监管 。
徐雄俊表示 , 监管逐渐严格意味着行业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加大 , 美容仪行业也将逐渐走向良性发展 , 这为很多新品牌的进入肃清了一定的市场乱象 。 如果欧莱雅、宝洁等企业能够转变做美妆的观念 , 加大研发投入 , 进行精准定位 , 融合线上线下 , 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美妆企业入局美容仪不理想的局面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张君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发型别再披头散发了!这6款短发减龄又显脸小!
- 口红 涂完口红到底能不能抿嘴?答案:不能!不然涂再贵的口红也不好看
- 凉拌菠菜 男性成为化妆品消费的主力军,你怎么看?
- 安吉丽娜·朱莉为什么女人到中年,不再买大牌的化妆品,而是买普通牌子?
- 方法防晒喷雾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个夏天别再用错了!曼瑜天雅
- 需求摸清消费者喜好,细分护肤赛道,郑明明新品肌底抗皱套组重磅来袭
- 需求摸清消费者喜好,细分护肤赛道,郑明明年度新品重磅来袭
- 药膏理肤悠品丨用激素和药膏修护激素脸不可取!别再伤害你的脸了
- 发型 300元帽子走平民路线,梅根发型惹差评,英媒建议敷完面膜再露面
- 长发艾薇儿终于美回来了,再现整容式瘦身,一袭白裙美回19岁少女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