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最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过得很累|“我就想逃避现实,不行吗?”( 二 )


但是 , 需要注意的是 , 生活不等于现实 。 现实是客观存在 , 是我们生活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 然而现实不是生活 , 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心流状态 , 即不够投入生活 , 才会感到我们的生活被现实拖着走 。
生活 , 是我们主观的人生体验 。 心流(flow)之所以足以改变我们面对现实时的无力感 , 是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拥有了力量 。
好朋友最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过得很累|“我就想逃避现实,不行吗?”
文章图片
生活的力量 , 不是彻底改变现实 , 而是在主观上感到“我拥有了可以抵御现实不确定性的能力” 。
这也是我们建立内心秩序的基石 。 当我们主观上体验到这种“抵御现实不确定性”的能力时 , 我们更能够确信 , 外界不足以击垮我 , 我的内心可以为了我的生活目标服务——在Csikszentmihalyi的论述中 , 这是心流哲学相对少被提及的核心 。
好朋友最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过得很累|“我就想逃避现实,不行吗?”
文章图片
聊天过程中 , 我和朋友提到了三种心流(flow)哲学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1)它让你学会享受生活
很多时候 , 我们并非没有时间享受生活 , 而是没有精力享受生活(比如 , 平常上班已经很累了 , 周末只想在家躺着) 。
从Csikszentmihalyi的观点看来 , 我们的注意力就是我们内心的能量 , 而当我们不拥有对于自己注意力的掌控权时 , 自然难以让我们的能量为我们所用 , 从而产生“我没精力去享受”的感觉 。
好朋友最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过得很累|“我就想逃避现实,不行吗?”】当我们被混乱的现实吸引了注意力的时候 , 我们的感受是疲惫的、没有掌控感的、无力的、被压迫的;而当我们投入生活时 , 虽然可能仍然忙碌 , 但此时的我们是主动的、有掌控感的、注意力上有取舍的 , 我们便可以为自己留下一部分的注意力和精力用来享受生活 。
即便在忙碌中我们可以享受生活的时间仍然很短暂 , 但因为我们足够投入在享受中 , 我们感受到的愉悦也会比以往更多 。
2)它让你的自我获得成长
我们的注意力与自我是相辅相成的 。 注意力引导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 而我们对于自我的理解 , 又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关注那些与自我有关的事 。 比如 , 艺术家在幼年时期受到艺术作品的吸引而决定将艺术作为自己的事业 , 并因此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在艺术学习和创作上 。
理想状态下 , 我们会通过这样的循环发展自我 。
可很多时候 ,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 , 这样的良性循环就被阻碍了 , 因为注意力难以提供给我们关于自我成长的有效信息 , 我们也很难将注意力投入与自我成长有关的领域 。
通过心流 , 我们能够重塑这样的良性循环 , 让我们的注意力服务于自我 , 并且朝着自我能够得到发展的清晰明确的目标迈进 。
好朋友最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过得很累|“我就想逃避现实,不行吗?”
文章图片
3)它让现实的繁杂穿过你 , 而不会击倒你
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不妨把我们的内心想象成一幢房子 。
在我们不够投入生活时 , 我们的内心是缺乏秩序和结构的 ,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 就如同一幢匆匆搭建的草屋 。 这时候 , 现实哪怕刮一阵稍大些的风 , 都足以让我们内心的草屋摇摇欲坠 。
而通过心流找到投入生活的状态后 , 因为拥有对意识的掌控力 , 我们的内心是有序的 , 更像是一幢仔细打好地基后盖起的砖房 。 这时候 , 现实的风吹雨打不足以改变我们内心的秩序 。
如果我们愿意 , 甚至可以请现实进来“做客” 。 只不过 , 现实是客人 , 我们是主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