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三 )


刺激奖赏是你被动地接收外在的刺激 , 通过刺激本身获取奖赏;
而心流状态需要你主动动脑思考 , 克服一个个小的困难 , 通过 「动脑-克服障碍」 这个过程来获取奖赏 。
打个比方 , 这两者就像锻炼和按摩 。
两者都能让你感到舒服 , 但按摩的效果只是一时的 , 只有锻炼才能帮你增强体魄 。
所以 ,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会强调一个观点:快乐是有层级之分的 , 创造的快乐要比消费的快乐更高级 。
为什么?就是因为:创造需要你主动去动脑 , 你的快乐来源于「动脑」这个过程;
而消费不需要动脑 , 你的快乐来源于消费的对象本身 。
一方面 , 动脑的过程 , 除了带来短期反馈的愉悦感 , 你还可以收获「做成了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和激情;但消费不会 。
消费就像加了糖的饮料 , 喝的时候觉得好喝 , 喝完就没了 , 不会有任何余味和感受 。
另一方面 , 依赖于外物提供的对象所带给你的愉悦感 , 始终是不稳定的 —— 你不可能保证一直都能体验到同样质量的产品 。
并且 , 由于消费会不断拉高你的快乐阈值 , 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有趣的东西慢慢地都会变得无聊 , 你会需要「加大剂量」 。
那么久而久之 , 你终将会对一切都感到无聊 。 但反过来 , 依赖于内在动脑过程的愉悦感 , 是可以迁移应用在一切事情上的 。
|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本文图片
当你养成了「通过动脑获得乐趣」的习惯 , 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
小说/游戏/影视剧 , 还是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 乃至于学习新领域、新技能……你都可以通过动脑来获得快乐 。
思考 , 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
举个例子:同样是看电影 。 第一种情况 , 你什么都不想 , 一口气看下来 , 为里面的剧情和人物紧张、担心、放松……
这是一种刺激奖赏 , 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
第二种情况 , 同样关注剧情和人物 。
但与此同时 , 一边思考「剧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前面有没有什么伏笔」「这个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这里是不是导演的暗示」「这里是否在致敬哪些经典作品」……
这样走一遍下来 , 你获得的快乐和愉悦感 , 不会比第一种情况少 , 反而会比前者更多元、更深刻 。
很多朋友会问:生活中处处都要思考 , 不会觉得很累、很麻烦吗?
但事实上 ,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做法 , 一旦你能够从思考中获得乐趣 , 你就不会觉得思考是一种麻烦了 。
到了那个时候 , 你会觉得:一个东西 , 如果不能引起你的思考 , 那么它简直就是味同嚼蜡、毫无味道 。
所以 , 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呢?
一方面 , 是找到跟自己长期目标契合的事情 , 找到具备意愿和动力的事情;
另一方面 , 则是不断在做的过程中为自己设定新的小目标 , 让自己不要停留在重复成功经历上面 , 而是不断地突破过往的自己 。
我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喜欢来源于什么?源于你的「专长」 。
有朋友问:这是不是说你喜欢的东西 , 就必须做得比别人好?如果你做得不够好、很平庸 , 你就没有资格去喜欢它?
不是的 。 这里的专长 , 不是跟别人比较 , 而是跟自己比较 。
也就是说:你喜欢的东西会满足什么特点呢?
你在做它的过程中 , 会感到如鱼得水、如臂使指 , 会感到自己不断迈过一个又一个小的关卡 , 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又不断解决 , 不断把自己推到一个更高、更自如的状态里……
你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