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四 )
这个过程 , 跟比较、跟别人 , 没有任何关系 。
这才是我们要去追求的状态 。
本文图片
聊完最核心的「价值性活动」 , 下面聊聊「成长性活动」 。
什么是成长性活动呢?
简单来说 , 就是那些短期内无法获得奖励 , 但长期来看对我们又有帮助的事情 。
这些事情 , 往往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所必备的活动 , 最常见的就是学习 。
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问我:如何才能坚持做缺乏短期反馈、但长期有益的事情?比如:健身 , 学英语 , 改掉不良习惯……
这些事情可能短期内见不到成效 , 那就很难会有成就感 , 该如何才能长期做下去呢?
其实也不难 , 我们可以拿「动力-阻力」模型来进行分析:
要能够长期做「成长性活动」 , 无非两种途径——要么提高动力 , 要么减少阻力 。
如何提高动力?一个最关键的做法 , 就是把它跟「价值性活动」捆绑起来 。
简单来说:许多事情都有助于我们成长 , 对我们有益 , 那么在这么多事情里面 , 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些 , 而不是那一些?
原因一定是因为:它们跟我们长远的目标有关系 , 有助于我们去达成目标 。
所以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清楚 , 你想坚持去做的「成长性活动」 , 跟你的「价值性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可以如何帮助你更好地去做后者?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原因 。 为了学习而学习 , 那这种自我提升其实是缺乏动力的 , 你很难真的坚持下来 。
真正有用的是什么呢?
你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一些需求 , 再从需求出发去倒推「为了满足需求 , 我要去学什么」 。
这才是一个有效的思路 。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会有动力去运动、锻炼?
并不是因为在运动中可以得到乐趣 , 而是因为 , 运动可以帮助我提升每一天的精力上限 , 让我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思考、写作 , 产出更丰富的成果 。
这才是让我能够去运动的真正动力 。
试着去描绘一个图景: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起这个理想的状态 , 现在的我还有哪些差距?如果可以弥补掉这些差距 , 我跟现在相比会有什么不同?
试着去想象那个理想的自己 , 并将它跟现在这个不够完美的自己对比 , 通过这种对比 , 来赋予自己不断前进和行动的动力 。
心理学上 , 把这种过多地关注短期回报 , 忽略长期回报的行为 , 称为「时间贴现」(Time discounting) 。
为什么人会有时间贴现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是我们会下意识地把「未来的我」跟「现在的我」分开 , 认为未来的我是不确定的、模糊的、不重要的 , 因此才会更加重视眼前的回报 。
所以 , 一旦你把「未来的我」跟「现在的我」整合起来 , 让他们成为同一个人 , 你就会有更强的动力 , 可以抵御住短期回报的诱惑 。
这是动力的层面 。
那么阻力层面呢 , 也很简单 。
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 , 最有效的做法 , 就是把它分解成最小化步骤 , 然后再添加到一个旧习惯的后面 —— 也就是我常常强调的「一……就……」 。
比如:
一洗完澡出来就读2页书;一洗漱完毕就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早上一起床就听5分钟新闻;
一方面 , 把自己想要养成的长期习惯简化 , 先从最小化的步骤做起 , 等到习惯了、适应了 , 再往上增加;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你且悄悄努力,慢慢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一个人开始变得强大的5种迹象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