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五 )


另一方面 , 通过「一……就……」的方式 , 为这个习惯建立一个触发器 , 让自己无需刻意去想也能落实到每天的行动里 。
|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本文图片
|30岁后,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早点知道?
本文图片
接下来 , 聊聊「填充性活动」和「规范性活动」 。
什么是填充性活动呢?
其实就是前面讲到的「刺激奖赏」 , 比如娱乐、消遣、休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发时间」 。
之所以用「填充」 , 是因为这些活动往往发生在碎片时间 , 用来填充其他活动之间的间隙 。
这些活动 , 不是说要完全避免 , 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
我们可以做的 , 是尽量限制它的时间 , 并且更好地、更主动地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 。
我自己的一个习惯是 , 会为一切娱乐消遣活动设定一个时间边界 。
比如: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 , 休息一下 , 我会给自己半小时 , 看看视频、纪录片 , 读几页小说 , 看些不动脑子的东西 。
半小时到了 , 立刻停下 , 继续下一段工作 。
很多人可能会问:可是我一旦玩起来就很容易忘了时间 , 怎么办?
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养成一个「平时多看时间」的习惯就可以了 。
拿我来说 , 我自己工作、学习、休息的时候 , 无论是对着电脑还是手机 , 我都会几分钟就看一下时间 , 估摸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 。
这已经成了一个非常自然、无需刻意的习惯 , 也强烈推荐大家尝试一下 。
一方面 , 这可以帮助你在进入沉浸状态的时候 , 依然不会「忘记时间」;
另一方面 , 这个习惯也可以帮助你对自己的效率和执行力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 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大约需要多久 , 可以更精确地做好项目管理 。
另一点 , 是 平时维护好一份清单 。
当你进入碎片时间、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 , 可以及时把这份清单拿出来用 。
清单里可以放一些什么东西呢?
我建议是放两种东西:一是比较琐碎的操作性事务;二是比较新鲜的探索性事务 。
用这两者来代替掉原有的「填充性活动」 。
前者可能包括回邮件、回信息、整理文档、整理日记 , 等等;后者可能包括试用新工具 , 诸如此类 。
很多朋友问我 , 我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 , 可以折腾那么多新工具?
其实折腾这些工具压根就不占用我真正工作的时间 , 因为我都是把消遣、娱乐、休闲的时间拿出来使用而已 。
这是「填充性活动」 。
那么 , 什么是「规范性活动」呢?
简而言之 , 就是我们外界对我们的要求 , 那些我们「为别人而做」的事情 。
比如:
为了签约反复跟客户沟通、磨合、确认;工作中机械重复、没有价值的部分;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种冗长、低效的会议;为了人情来往而不得不为之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
以及最常见的 , 基于大众的惯常模式之上的 , 「你应该做什么」 。
简单来说 , 就是给你贴标签:
你是什么样的人 , 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 买什么样的配饰 , 用什么样的品牌 , 吃什么样的食物 , 住什么样的房子 , 买什么样的车 , 参加什么样的活动 , 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把我们层层困住的「圈层规范」 。
这部分事务 , 当然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 但大多数时候 , 它们既不会给我们提供短期反馈 , 也不会提供长期反馈 , 它们提供的是「惩罚」 。
也就是:不这样做 , 会有不好的后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