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刘擎:思考无用的问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四 )
虽然如此 , 你总是可以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
哲学家萨特提出了自由选择和积极行动的观点 , 他认为:人就是自由本身 , 人必须做出选择 , 去行动 , 并且绝对地承担行动的后果 。
我在《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介绍这个观点时也提到:你可以放弃 , 但要在做出选择时 , 建立一种对自己的支撑力 , 特别是在这个选择有悖于主流观点评价时 。
没有正确无误的标准 , 这个标准必须是你建立的 , 也由你来判断 , 你有绝对的自由来判断这事是不是好的 。
只是 , 这样的选择的负担往往非常大 。
同时 , 你的标准判断受到了社会的影响 , 但这不意味着社会决定了你 , 因为社会从来不是同质化的铁板一块 。
这样的问题不在于它不是真的不可能 , 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清醒的判断 , 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在别人看来不合时宜的 , 甚至是不明智的选择 。
2.人可以有主观性 , 但不能脱离社会性
当你说“我认为”的时候 , 已经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自己的意见 , 你的意见是社会和历史所辐射给你的 。
我们所谓的“社会” , 在五百多年前 , 可能就是一个村;在一百多年前 , 可能是我们所在的乡镇或者城市;在五十多年前 , 可能是一个国家;
而在今天 , 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 , 你现在看的书 , 听的音乐 , 看的电影 , 读的小说 , 你的信息 , 你的资源 , 都是高度复杂、多元的 。
每个人从复杂多元的资讯观念当中汲取不同的部分 , 造就了自我的多样性 。
但这不意味着我的某些想法是无中生有、独创的 , 没有人有办法独创一个“自我” 。
所以 , 当说出“我以为”、“我认为”的时候 , 这个陈述本身已经携带了社会性的信息——虽然我是用“我”这个单数第一人称来表达的 , 它总是隐含着一个复数的第一人称“我们” , 它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
我们仍然是人类 。
有人看重世界的秩序 , 而另外的人看重世界的自由和活跃 , 大家有不同的价值偏好 , 我们可以相互理解 , 还可以争论自由更重要 , 还是秩序更重要 。
或者在何种情况下自由更重要 , 在什么情况下秩序要优先 。 例如 , 面对全球疫情传播的冲击 ,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秩序具有重要的优先性 。
但有些人会有一些非人类的思考 , 他的想法不能构成社会价值中的一种价值 。
在这个意义上 , 多元价值不意味着无穷的价值 , 价值仍是有限的 。
有限的价值彼此是可以沟通的 , 虽然不认同 , 但可以彼此理解 。 有了理解之后 , 因为人类的生活是共同的 , 我们要相互做一些改变来协调 。
即便大家都有自己主观的观念 , 人类也还是要生活在一起 。
首先 , 要看到每个“主观”背后都有一定的共通性 。
其次 , 当共通性揭示出来的时候 , 我们可以更自觉和明确地相互沟通 , 即使有竞争、争执 , 甚至有战争、冲突 。
最后 , 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好的局面——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 这是我们的理想 。
3.他心——理解他人的能力
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回答“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的问题时表示:蝙蝠没有真正的视觉 , 它的感知是靠声波 。 人类根本无法从自身的生活去推知蝙蝠的生活 。
同理 , 我们也不能理解古代的人 , 不能理解非洲的人、美洲的人 。 最后的结论是 , 我们不能够理解任何一个人 。
这是他心问题 , 在理论上非常复杂 。 但在生活中 , 实际上我们都会体会过 , 理解别人 , 或者别人理解我们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繁华三千,仅倾情一朵,缘之所寄,且一往而深
- 有时,不是你装得天衣无缝,而是我愿意陪你演得完美无缺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
- 33张活久未见的对比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自然太神奇了
- 本文转自:广东政法春节前夕本该是收拾行装回家团聚的日子脚步却突然被病毒羁绊春运路上人潮与...|防疫路上,这些瞬间让人泪目!有一种力量,无人能
- 人到中年,远离四个人,继续来往也毫无意义
- 01小梅和老公是大学同学 婚姻出现危机时,大可不必觉得自己的后半生就无望了
- 爱情|若孤独无感触,则爱情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