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来 , 这些更像文学知识的阅读变成了一种抽象的角色启蒙 , 连同张爱玲、亦舒 , 与青春的困惑和迷茫纠结在一起 , 与家里没有男孩 , 只有我和妹妹的成长经历结合在一起 , 仿佛体会到的只是一味用强而不知示弱;只知无性别差异地证明自己 , 而不知性别差异也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 或者无须费力的捷径 。 后来 , 随着恋爱、结婚、生子 , 才一步步发现 , 真实生活中 , 所谓的女性自立、女性解放和两性平等 , 都不是难成姿态 , 更不会按照理论和故事的逻辑演变 , 它复杂而真实、灵活而变通 , 它不需要对立而需要和解 。
妻子、母亲的角色 , 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不容回避 , 有时候评价的标准又并不单一 。 唯一确定的是 , 生活绵延不绝 , 问题层出不穷 , 各种角色都需要吃一堑长一智 。 在生活中浸泡越久 , 越不在意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 也越不在意平等、尊重的字面含义 , 它们不如一杯热牛奶、一盆洗脚水、一个拥抱来得更实际 。 当然 , 在婚姻里浸泡越久 , 也越知道这是一种尽管非人性但又让人不得不产生惰性的制度 , 它能定义你、规训你 , 更能安抚你、承托你 。 你需要奇迹 , 需要溢出 , 更需要安稳 , 需要秩序 。 你需要知道世界的光彩 , 更需要知道家庭的无趣 。
记得刚刚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 , 因为知道同学的孩子是孤独症 , 是星星的孩子 , 就总是忍不住担心 , 想各种可能的风险以至于寝食难安 , 于是忍不住向同办公室的同事脚印倾诉 , 她用一贯的柔声细语说:“有人类以来就有生育 , 这是最自然的过程 。 不用担心 。 ”至今想起来 , 我都感激这句平常的话 , 感激她见怪不怪的平常处理 。 事情往往如此 , 角度不同 , 态度立刻迥异 。 自然永恒 , 世界仍有光辉 , 自我仍有潜力 , 而女性 , 则永远在廓然大公 , 物来顺应 。
《斑马》的结尾 , 苏昂说:“奇迹往往就是高潮本身 , 震撼人心却转瞬即逝 , 余下的仍是琐碎庸俗而漫长的人生 。 生活永远不会是持续的惊天动地 。 ”因此 , “她得学会动态地活着 , 与她所有的问题共存 。 ”这是一种“消极能力” , 跟诗人济慈说的恪守本分的时刻一样 。
也许 , 生命的某个阶段值得拥有这种“消极能力” , 而在另外的阶段 , 遇到某个人的时候 , 也该有一种“积极能力”——每当想向现实投降 , 在日子里犬儒 , 想在日益变成灰烬的生活里寻求余温的时候 , 总会想起张爱玲 , 想起她那么卖力地做自己 , 那么不顾一切地积极 , 不计成本地遗世独立 。 她知道华美的袍子上有虱子 , 但她还是让自己极尽华美 。 她不要大团圆 , 只要小团圆 。 她甘心低到尘埃里 , 也不惜为一片苦海里开出的莲花能短暂地俯身向自己而粉身碎骨 。 她愿意把天赋的才华献给不为世俗理解的爱 , 书写谁也夺不走的“传奇” 。 总觉得 , 女人的“消极能力”里 , 还该有一个积极的梦 。 因了这个梦 , 我们才会在积极为孩子牺牲、积极取悦另一半的时候 , 也积极取悦自己;在对世事报以老练和解的时候 , 也对自己报以天真的微笑 。
少年心一朝老尽 , 温柔心万古常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 生活中的所有伤疤,都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很多人都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男友质问我分手的原因,甚至还护着自己的母亲
- 谢黎|谁不想成为某个人的例外呢?
- mother|夜读|远去的母亲
- 再也不能这样活|认清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 |夫妻闹离婚,女子想见孩子却被公婆拒之门外?公婆:她有过激行为
- |幸福到万家:庆来进城看上弟弟婚房,幸福成为律师界第二个关涛
- 亚妮|《幸福到万家》不顾母亲反对嫁凤凰男的亚妮,迟早会被婚姻毁掉
- 白岩松曾让学生选出《道德经》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父亲有大格局,母亲有好情绪,一个家必会越来越发达
- |研究表明,家庭“绝后”问题频频出现,绝户增多,将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