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故事|闻中 | 漫游喜马拉雅群山,寻访传说中的隐修之地( 二 )


1992年的春天 , 我高三 。
一天放学后 , 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发现了几本法国作家的书 , 其中一本是卢梭的《忏悔录》 , 分上下两卷 , 厚厚的700页左右 。
高中历史课本里 , 有写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我知道他是一个政治思想家 , 是一个法国社会革命的先驱人物 。
我翻看着《忏悔录》 , 震撼之情油然而生 , 越看越入迷 。
这本书与他的哲学著作不同 , 是卢梭的人生自传 。 他写自己人生的磨难 , 友朋的背叛 , 政府的迫害 。
写此书之际 , 他正处在彻底的孤立无援当中 。
怎么为自己的思想辩护 , 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辩护 , 全赖此书 。
《忏悔录》的文字有一种激昂而雄辩的力量 , 又笔端带情 。 但当他写到自然的面容时 , 出来的又是极美而静的文字 。
我被卢梭的漫游生活深深吸引 。 他走过原野、森林、山川 , 从瑞士到意大利再回到法国 。
他喜欢读书 , 也喜欢自然 , 我亦如是 。
我的童年时光在乡村度过 。
家门前 , 有一条流淌而过的江 , 家后面是一座山 , 山上有清婉迷人的溪水 。
这里是光的旷野 , 一到某些时日 , 天边就挂满了异彩 。
从小 , 我就对光与天空很敏感 。
这些色彩不仅在天上运行 , 也在我幼小而敏感的心上尽情涂抹 。
我在田野上细细地品尝过光的滋味 , 听闻过光的秘密低语 。
这全是一个人的世界 , 空旷无边 。
我沐浴在这样肆无忌惮的光中 , 它吻着我的眼睛 , 也吻着我的心扉 。
这些光爬满了我的童年的岁月 , 爬满实实在在的心灵 , 重重叠叠 , 也爬进了一个个梦境 , 一个个色彩舞动的梦的乡野 。
孤独的时候 , 我会跑到山上 , 在山水中与自然对话 , 与自我对话 , 这是一份极美好的体验 。
当我看到卢梭描写他漫游路上的草木、鲜花、鸟语时 , 我会立刻被带入进去 , 内心引起了共鸣 。
人 , 应该要先回归到自然的原始状态 , 寻找自我生命的核心 , 之后再回到社会中 , 这才会是一个健康的人 。
而城市中的大部分人 , 从小就被带上许多枷锁 , 被环境一层层塑造 。
这是社会经验教育 , 不是天地自然的教育 。 自然的教育 , 只能由我们自己完成 。
在大自然当中 , 我们要用眼睛去看 , 用耳朵去听 , 用鼻子去闻 , 用嘴巴去尝 , 用手脚去触摸 。 这是没有文字 , 也没有语言的最本真的自然教育 。
十天时间 , 我不舍昼夜地读着《忏悔录》 , 吃饭走路都舍不得放下 。
是这本书 , 让19岁的我第一次真正地关注人类个体自身的生存方式 , 也让我走上了精神自省之路 。
卢梭同我有双重关系 , 一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 二是大师与弟子的关系 。
他说:“我要做一项既无先例 , 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 。 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 。 这个人就是我……”
读罢《忏悔录》 , 我感觉自己已经高中毕业了 , 与身边的许多同学 , 已然不同 。
我整个人像是开了窍 , 彻底清醒过来 , 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
03 选了理科 , 却悄悄热爱文学
1973年 , 我出生在温州永嘉的一个小村庄里 。 家中四个兄弟姐妹 , 我排行老二 。
父亲是兽医 , 后又做了畜牧站的站长 , 母亲是一名勤劳的家庭主妇 。
家族里多读书人 , 但我并非长子 , 父母对我的学业关注甚少 。
我七岁开始练武术 , 以南拳为主 , 从小打架没输过 。
用武术来锻炼身体 , 是我一直保持的日常习惯 。 功夫怎么样不好说 , 但胆气是足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