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


|【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
本文图片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少年冤家老来伴
冯建国
题记:
不是冤家不聚头 , 不是亲人难白首 。 这是四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 近日偶翻手机备忘录 , 读后居然觉得还有些趣味 , 便顺手整理出来 , 以飨读者 。
爱情的最初
|【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
本文图片
好久没有陪老伴逛街了 , 早已忘记了做媳妇时卿卿我我形影不离的情景了 , 为此老伴埋怨了几十年 。 埋怨就埋怨去吧 , 遭埋怨的又何止我一个人 。 扪心问问 , 中国的男同胞们 , 有几个爷儿们 , 愿意婆婆妈妈地做这等子虚度光阴的事呢?再说了 , 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前程 , 为了家庭生计 , 整日里四处奔波 , 废寝忘食 , 忙里偷闲中 , 还要做一些自己喜欢业余爱好的东西 。
中国人的称呼很有意思 , 关于妻子的称呼 , 一辈子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刚结婚时叫媳妇 , 生下孩子后叫老婆 , 儿孙都长大了叫老伴 。 在前两个阶段里 , 一是生活所迫 , 二是性别所致 , 又因男女之间兴趣爱好存在差异 。 且年轻时脾气又都火盛 , 常常为鸡毛蒜皮的事情 , 麦芒针尖闹得不可开交 , 躲之都犹恐不及的 , 谁还没事找事地硬往一起凑?有时候儿女闹腾的不行 , 才会应景式地随妻儿“到此一游” , 多如蜻蜓点水 , 走马观花 , 然后落荒而去 , 逃之夭夭 , 仿佛躲瘟神一般 。
婚姻的模样
|【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
本文图片
关于这种现象 , 外国男人表现如何 , 没有交集也没有调查 , 因而便不好说 , 或许会比中国人要强一些 。 不过依我的感觉 , 国人男同胞大概都如我一般 , 除了男女性格差异之外 , 恐怕和大男人主义爱面子的思维也不无关系 。 作为一个爷儿们 , 似乎陪父母是孝道 , 陪儿女是责任 , 而陪妻子呢?在世人的眼里面 , 大概就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 。 久而久之 , 妻子们也就习以为常 , 一个人逛街游市场也落个清闲自在 。 这种现象渐渐也成了常态化 , 几十年如一日 。
【|【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人都说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 应该说是经典之语 , 也是肺腑之言 , 至少是千百年积累的经验之谈 。 我们且看这个伴字 , 一人一半 , 相挟相立相扶者 , 方为伴也 。 再者一路前行 , 风雨同舟 , 同甘共苦 , 嘴上虽然不说 , 心里却常常牵挂 , 便是伴的全部含义 。 于是我常常会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夕阳下 , 缓坡上 , 远处是大海 , 脚下是沙滩 , 一对白发皓首的夫妻站在一起 , 男的双手柱着拐杖 , 女的挽着丈夫的臂弯 , 两人一起含情脉脉向着远方……
少年冤家老来伴
|【古运新城?冯建国】少年冤家老来伴
本文图片
只是年轻时却不这样认为 , 金戈铁马驰疆场 , 刀光剑影闯天下 , 当是男子汉的追求目标 。 那时候 , 总觉得这个伴字没有朝气 , 没有霸气 , 因而便很少会有生气 , 当然也就不会太在意了 。 直到白发皓首儿孙绕膝 , 淡淡然退出人生江湖 , 落寞中才知道伴侣的重要性 。 父母儿孙再好 , 也不可能永远陪在身边 , 唯一能够依靠的 , 除了自己 , 就是这个说爱也爱过 , 说恨也恨过 , 甚至曾经口枪舌剑、为了一些陈谷子烂芝麻事情不依不饶的人 。
世间的许多事情 , 不经历就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 不积累就不知道彼此的重要 , 尤其是感情这种东西 , 越老才越觉得弥之珍贵 。 在中国式的家庭中 , 妻子比丈夫的付出要大得多 , 她们中的大多数人 , 除了与丈夫一样工作 , 一样参加社会活动外 , 还要生儿育女 , 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 。 她们一片赤诚 , 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 , 一直安安静静的陪着你 , 就算是受了委屈也不舍离去 , 那种由生理到心理上的付出 , 是作为男人所无法想象出来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