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呢,不必总执着“做自己”


|人生呢,不必总执着“做自己”
本文图片
"
‘做自己’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 也并不只与自己有关 。 如果知道这一点 , 我们就能多一些信心 , 彼此多点理解少点苛责 。
如此 , 便不至于怀着最好的愿望 , 却造成更大的伤害 。
"
前段时间 , 擅长描绘人性的“金牌编剧”坂元裕二新作 , 日剧《大豆田永久子和三名前夫》(目前豆瓣评分8.8分)完结了 。
大豆田在整理旧物时 , 发现过世的母亲竟然有一封写给陌生人的情书 , 言辞惊人 , 说自己愿意舍弃一切 , 只要能和对方在一起 , 这份情书最终没有寄出去 。
【|人生呢,不必总执着“做自己”】看完信后 , 她开始怀疑母亲生活的其实并不幸福 , 看似豁达背后 , 是母亲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 被家人所拖累吗?
最后 , 母亲的情人真桑用一番话解开了大豆田的心结:“她是真心爱着家庭 , 同时真心向往着自由 , 一个人心中有着极端矛盾的两种想法 , 两种想法都是真实的 , 无论哪一个都是真正的她自己 。 ”
虽然电视剧迎来了结局 , 但困扰我们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 “做自己”真的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吗?
作为当下最流行的口号 , 品牌广告、媒体故事、同事好友 , 到处都在对你说“勇敢做自己吧” , 仿佛“做自己”是最高级的活法 , 一切苦恼都将不攻自破 。
可是“做自己”的内涵如此的暧昧不清 , 这些进一步的追问也没有解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办?为了做自己可以伤害别人吗?做不到时 , 又怎么办?完全相反的两个想法 , 都是平等的真实的自己 , 这可能吗?又要选哪个呢?
01.
也许我们可以欺骗世界 ,
但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每当说到“做自己”时 , 免不了让人想要反过来追问:“为什么现在的做法 , 不是在做自己?”
为真心热爱的事业奋斗是做自己 , 为了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接受并不喜欢的工作 , 就不是做自己吗?很有主见、特立独行的人 , 是做自己的人 , 被认为是唯唯诺诺、没有什么特别想法的“普通人” , 不可以就做这样的自己吗?
如此说来 , “做自己”这句话其实有两种暗含的意味 , 第一层 , 是推崇真实;第二层 , 是变得更好 。 而当现在的语境中说出这句话时 , 往往主要指的还是后者的意思 。
前一阵 , 蒋方舟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话:社交媒体上传播着同样的情绪 , “逃避是有效的 , 废柴是快乐的 , 成功是不属于我的 , 自私是正常的 , 没关系 , 我们都一样 。
于是我们很容易沉浸在一种自我宽慰之中:真实的自我就是最好的 。 因为已经做了自己 , 所以不必做更好的自己 。 ”
“更好的自己”是一个容易让人误解的表述 , 在这里蒋方舟做了一个明确的限定 , 她描述的那些没有做更好自己的人 , 是已经做了真实自己的人 。
可是一定有人会追问 , 真实还可以分好坏的吗 , 今天晴天 , 明天下雨 , 这种好 , 那种坏 , 是由什么判定的?说到底 , 为什么非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不仅是质疑 , 也是困惑 , 是每一个“逃避的、废柴的、自私的”但真实的人都问过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吗?我要成为的 , 就是这样的人吗?
显然 , 如果“好”比“真实”重要 , “做自己”的整个大厦就坍塌了;但要是失去“好”的层面 , 它也终究会被死气沉沉的一片灰暗所吞噬 。
只有一个办法能破解僵局 , 就是把“真实”和“更好”两个维度重新统一起来 。
|人生呢,不必总执着“做自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