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养生知识|走近中药,认识一下地黄,凉血的生地黄,如何变成生血的熟地黄?( 二 )


中医所说的消渴 , 大致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糖尿病 , 常与天冬、天花粉、枸杞子等配伍 。
6、风湿痹症:
一些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 辨证属于湿热者 , 生地也是常用之品 。
说完了生地 , 那么 , 熟地是怎么来的呢?从生地到熟地 , 大致有两种炮制方法:
1、加酒蒸 。 将干生地洗净闷润半天 , 使其皱褶舒开 , 再洗去皱褶中的泥土 , 晒至6~7成干 , 放到缸内 , 用黄酒浸润 , 放入蒸罐理隔水加热 , 连续蒸48小时 , 然后上下翻动一次 , 再蒸24小时 , 取出阴干即成 。
2、加砂仁 。 将生地洗净 , 清水闷透 , 使皱褶舒开 , 和砂仁末拌匀后放蒸锅内或蒸桶内 , 蒸72小时 , 取出阴凉即成 。
熟地黄和生地黄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 , 首先 , 生地性寒 , 熟地性温 , 生地偏于凉血活血 , 熟地偏于养血补血 。
所以 , 在临证使用上 , 有血热者一般忌用熟地 , 有血虚者则不宜生地 , 很多时候却又两者一起使用 。
其次 , 生地和熟地都很滋腻 , 容易碍胃伤脾会影响消化 , 为防其腻滞 , 可酌加枳壳、陈皮、砂仁以理气 。 此外 , 气血虚弱的孕妇 , 或胃肠虚弱、大便稀溏者 , 不宜用地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