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三 )


|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本文图片
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 , 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 。 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 。 他们的精神思想欠缺一种弹力 , 无法自己活动起来;因此 , 他们就试图通过喝酒提升精神 , 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径变成了酒鬼 。 出于同样的原因 , 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刺激——或者 , 更准确地说 , 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 , 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刺激 。 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 , 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沉沦 , 最终陷进一种悲惨的浑噩之中 。
我们也可以说:这类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 因此 ,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 。 只有这样 , 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的完整意识 。 相比之下 , 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 , 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小部分 。 因此 , 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 。 在这种意义上 , 我们可以把平庸之辈比之于那些俄罗斯兽角乐器 。 每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音 , 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 。 大众的精神和气质单调、乏味 , 恰似那些只能发出单音的兽角乐器 。 确实 , 不少人似乎毕生只有某种一成不变的见解 , 除此之外 , 就再也没有能力产生其他的念头和思想了 。 由此不但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些人是那样的无聊 , 同时也说明了他们何以如此热衷于与人交往 , 尤其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 。 这就是人类的群居特性 。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 , “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 。
|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本文图片
人们只有在凑到一块、联合起来的时候 , 才能有所作为 。 这种情形与把俄罗斯兽角乐器集合起来才能演奏出音乐是一样的道理 。 但是 , 一个有丰富思想头脑的人 , 却可以跟一个能单独演奏音乐的乐手相比;或者 , 我们可以把他比喻为一架钢琴 。 钢琴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 同样 , 这样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世界 。 其他人需要得到相互补充 , 但这种人的单个的头脑意识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统一体 。 就像钢琴一样 , 他并不是一个交响乐队中的一分子 , 他更适合独自一人演奏 。 如果他真的需要跟别人合作演奏 , 那他就只能作为得到别的乐器伴奏的主音 , 就像乐队中的钢琴一样 。 或者 , 他就像钢琴那样定下声乐的调子 。
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 。 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 。 但如果除了平庸之辈就再难寻觅他人 , 那么 , 把这些人凑足一定的数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 因为通过这些人的各自差异和相互补充——沿用兽角乐器的比喻——我们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 但愿上天赐予我们耐心吧!同样 , 由于人们内心的贫乏和空虚 , 当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们为了某些高贵的理想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时 , 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这样的结果:在那庞大的人群当中——他们就像覆盖一切、无孔不钻的细菌 , 随时准备着抓住任何能够驱赶无聊的机会——总有那么一些人混进或者强行闯进这一团体 。 用不了多长时间 , 这个团体要么遭到了破坏 , 要么就被篡改了本来面目 , 与组成这一团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