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五 )
但就个人而言 , 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 。 这种倾向正如我已经说过的 , 并不纯粹自然和直接地出自我们的需要 , 它只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此经验进行思考以后的结果 , 它是我们对绝大多数人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悲惨、可怜的本质有所认识以后的产物 。 我们所能碰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发现在人们的身上 , 道德上的缺陷和智力方面的不足共同联手作祟 , 那样 , 各种令人极度不快的情形都会发生 。 我们与大部分人进行交往时都感到不愉快 , 甚至无法容忍 , 原因就在这里 。 因此 , 虽然在这世界上不乏许许多多的糟糕东西 , 但最糟糕的莫过于聚会人群 。 甚至那个交际广泛的法国入伏尔泰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世上 , 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 ”个性温和的彼特拉克对孤独有着强烈的、永恒不变的爱 。 他也为自己的这种偏好说出了同样的理由:
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诉你们 , 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我不可以透过他们找到那条光明之路 。
彼特拉克在他优美的《论孤独的生活》里面 , 详细论述了独处的问题 。 他的书似乎就是辛玛曼的那本着名的《论孤独》 的摹本 。 尚福以一贯嘲讽的口吻谈论了导致不喜与人交往的这一间接和次要的原因 。 他说:有时候 , 人们在谈论一个独处的人时 , 会说这个人不喜欢与人交往 , 这样的说法就犹如当一个人不愿意深夜在邦地森林行走 , 我们就说这个人不喜欢散步一样 。 甚至温柔的基督教徒安吉奴斯也以他独特、神秘的语言表达了一模一样的意思:
希律王是敌人 , 上帝在约瑟夫的睡梦中让他知晓危险的存在 。
伯利恒是俗界 , 埃及则是孤独之处 。
我的灵魂逃离吧!否则痛苦和死亡就等待着你 。
同样 , 布鲁诺也表示了这一意见:“在这世上 , 那些想过神圣生活的人 , 都异口同声地说过:噢 , 那我就要到远方去 , 到野外居住 。 ”波斯诗人萨迪说:“从此以后 , 我们告别了人群 , 选择了独处之路 , 因为安全属于独处的人 。 ”他描述自己说:“我厌恶我的那些大马士革的朋友 , 我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沙漠隐居 , 寻求与动物为伴 。 ”一句话 , 所有普罗米修斯用更好的泥土塑造出来的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见解 。
本文图片
这类优异、突出的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共通之处只存在于人性中的最丑陋、最低级 , 亦即最庸俗、最渺小的成分;后一类人拉帮结伙组成了群体 , 他们由于自己没有能力登攀到前者的高度 , 所以也就别无选择 , 只能把优秀的人们拉到自己的水平 。 这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 。 试问 , 与这些人的交往又能得到什么喜悦和乐趣呢?因此 , 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喜爱 。 无赖都是喜欢交际的;他们的确可怜 。 相比之下 , 一个人的高贵本性正好反映在这个人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 , 他宁愿孤独一人 , 而无意与他人为伴 。 然后 , 随着岁月的增加 , 他会得出这样的见解:在这世上 , 除了极稀少的例外 , 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孤独 , 要么就是庸俗 。 这话说出来虽然让人不舒服 , 但安吉奴斯——尽管他有着基督徒的爱意和温柔——还是不得不这样说:
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 , 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
对于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来说——他们都是人类的真正导师——不喜欢与他人频繁交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 这和校长、教育家不会愿意与吵闹、喊叫的孩子们一齐游戏、玩耍是同一样的道理 。 这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就是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 , 从而进入真理的福地 。 他们把人类从粗野和庸俗的黑暗深渊中拉上来 , 把他们提升至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学|男人的背叛要么零次,要么无数次?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揭示人性
- 妻子|男生最不愿意娶这5个专业的女生,要么太强势,要么不顾家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内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质都拯救不了
-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人的本质是欲望
- |有些感情,要么陌生,要么一生
- 要么读书 35岁之前一定要去的30个地方,你还差几个
- 叔本华 叔本华:一代哲学巨匠,人类幸福导师,为何情路坎坷,孤寂一生
- |叔本华: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 丈夫:生二胎可以,但到时得让婆婆来帮忙,要么不生,要么随我姓
- |叔本华: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