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贫穷学生不是没雄心壮志,而是家长对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期望不高( 三 )
问题并不在于学生们没有雄心壮志,而是家长们对于学生们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期望不高 。我们曾前往喜马拉雅山印度段的山区,对犹他拉坎德孩子们进行测试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不免让人觉得测试是一件烦人的事——参加测试的孩子肯定是这么想的 。
当我们问他是否上学时,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当我们告诉他,我们还会问他一些问题时,他似乎也很配合 。但当测试者递给他一张表格时,他毫不犹豫地将目光转向了别的地方——一个7岁孩子常常会这样做 。测试者尝试着让他看一眼表格,许诺给他几张漂亮的图片,再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但他似乎心意已决;他的母亲一直嘟囔着鼓励的话,不过她的努力显然缺乏热情,这表明她不希望孩子改变主意 。
在测试结束之后,当我们走向车子时,一位腰间系着满是灰尘的短腰布(当地农民系的一种缠腰带),身穿一件黄色T恤衫的长者与我们同行,他说“我们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让我们去猜他的后半截话 。我们在一位母亲的脸上见过同样的忧郁,很多母亲的脸上都有这种表情 。她们想说,我们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
在谈及关于穷人的话题时,我们常常会提到某种过时的社会决定论,例如,与阶级和种族相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晚期,吉恩?德勒兹带领一个小组,就印度的教育状况撰写了一份报告,即印度的《基础教育公开报告》(Public Report on Basic Education Revisited),其中一个发现就是:
文章图片
很多教师非常不愿意到偏远或“落后”的村庄去,一个现实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或是偏远村庄的生活设施太差……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不熟悉当地村民,据说那些村民常常把钱都用来喝酒,这些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潜质,或是“行为举止就像野蛮人一样” 。偏远及落后地区常常被看作是教师的耕耘得不到收获的地方 。
一位年轻的教师甚至告诉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与“父母粗俗的孩子”进行交流 。
为了证实这种偏见是否会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教师们在一项研究中被要求为一组考试评分 。他们并不认识那些学生,但随机选出的半数教师都被告知一个孩子的全名(包括种姓),其余都是匿名的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相对于教师们看不到学生所处阶层的情况,他们在得知学生所处阶层时给予底层学生的分数更低 。
然而,有意思的是,这样做的并非是来自上层的教师 。来自底层的教师实际上更可能给予底层学生更低的分数,他们一定认为这些学生是拿不到好成绩的 。
过高的期望加上信心的缺失,会造成十分危险的结果 。我们看到,相信S形曲线使人们选择放弃 。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相信孩子能够跨过顶峰,进入S形曲线的陡峭部分,那么孩子自己或许也不会尝试:教师会忽视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也不再对孩子的教育感兴趣 。
然而,这种行为会产生一个本来不存在的“贫穷陷阱” 。如果他们放弃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现,这个孩子或许能取得好成绩 。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的家庭,或是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家庭,一般都是精英家庭,他们最终会证实自己“较高”的期望 。
阿布比特小时候的一位老师回忆说,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较差,而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因为他学得比全班同学都快,因而感到厌烦了 。于是,阿比吉特被转到了二年级,但很快他的学习成绩又落后了 。老师甚至把他的作业本藏了起来,怕成绩好的学生看到后会质疑他是怎么跳级的 。如果阿比吉特的父母不是学者而是工人,那么他肯定早就被送去接受救助性教育或是勒令退学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迷奸 初中生迷奸女教师,聊天记录:“我不想迷奸的,迷奸不会叫。”
- 人到中年,学会这三条职场生存法则,不会被大学生取代
- 很多时候 贫困大学生考试作弊,成绩突然下降,网站批判小美
- HR:三无家庭的大学生,再优秀我们也不招!你凭啥否定我的努力
- 关于寒假,班主任给学生的7个建议(务必转给家长)
- 刘婧睿|广西“90后”女大学生钻研改进火车厕所 聚会常被朋友叫去洗手
- 恋爱|再谈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 |安阳隔离区的空中回荡着两封信的声音:一封写给小学生,一封写给中学生
- |“疫”封家书|学生家长张秀芳女士写给女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