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瘦身强体改变用人机制,“巨轮”北汽“挥刀”变革( 二 )


改变“论资排辈” , 就要给企业的中坚力量提供通畅的上升渠道 。 北汽计划在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 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身份转换通道 , 在重点企业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
经过制度改造后的北汽 , 年轻、专业化人才将得到更大晋升空间 。 过去一年 , 北汽集团对旗下企业人事调整涉及超过6家子公司 。 这其中 , 与原有职务相比 , 获得更大施展平台的人员主要包括:由北汽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调任北汽营销公司担任董事长的刘诗津、从北汽新能源策略开发部副部长一路晋升为北汽新能源总经理的代康伟、去年年底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的刘宇 。 而北汽此次晋升的多位干部多为70、甚至80后 , 且专业技术型人才占到大多数 。
北汽干部年轻化的趋势还将继续 。 集团计划持续实施“789”年轻干部选拔培养项目 , 推动选拔配备一批35岁左右的中层正职和30岁左右的中层副职 , 同等条件下 , 倾向优先选配40岁及以下领导干部 。



重新布局 , 自主品牌形成合力
“瘦身强体”退出副业、明确绩效考核机制、选用年轻干部担任各二级公司一二把手 , 北汽上述举措均有着共同目的——做强自主 。 长期以来 , 包括北汽在内的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有着同一短板 , 利润依赖合资 , 自主未能发展壮大 。 而那些旗下合资品牌尚未贡献利润的民营车企 , 反而产销量居于国内前列 。 造车新势力则从另一方向开启了做强自主品牌之路 。
对此 , 当事方北汽并非缺乏认知 , 公司公开表示 , 汽车的未来在自主 。 北汽始终牢记“把民族品牌搞上去”的使命任务 , 聚焦“做强自主 , 打造实力北汽” 。
北汽目前有ARCFOX极狐、“BEIJING”、“北京”三大自主乘用车品牌 , 以及福田、昌河自主商用车品牌 。 品牌虽多 , 但北汽各自主品牌之间还未形成合力 , 研发力量也相对分散 。


为此 , 北汽加强组织领导 , 在2020年底成立了自主专班 。 其作用在于发挥各整车板块主体作用 , 加快形成研发、采购、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价值链垂直一体的体系架构和高效协同的运营机制 。
对于发展自主品牌所仰仗的研发团队 , 北汽也进行了重新整合 , 将原有的研究总院、股份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越野车研究院将进行整合 。 重整之后 , “三电”系统、智能网联、车规芯片等汽车业重要技术及前沿方向 , 将成为北汽研究总院的重点研究领域 。
研发部门对车企至关重要 。 技术、造型的前瞻性判断 , 多少决定车型的市场认可度 。 在此情形下 , 北汽研发部门的人才选拔与管理模式也和过去有所不同 。 北汽研发将实施识别和激励关键人才的“优才计划”、“灯塔行动” , 构建双战场研发组织管理模式 , 派驻研发团队至战区一线 ,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 。


无论是退出副业、精简机构的架构调整 , 还是加大绩效考核、大范围调整人员的制度革新 , 想要做强自主的北汽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 。 对于老牌国企身上的“大企业病” , 北汽并未回避 , 甚至组织全集团深入讨论 。 好在船大难掉头的刻板认知并未令北汽退怯 , 在技术变革、自主品牌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 , 北汽也想更上一层施展能力 , 这一希望 , 促成了北汽如上种种刀刃向内的变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