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在失去的洗剪吹自由( 三 )


从价目表还可以发现 , 美发用品也是价格表格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以染发套餐为例 , “如果你选施华蔻的套餐 , 至少229+ , 欧莱雅这样的大牌子店里肯定是300+的套餐 。 ”一位富有经验的深圳宝安区女白领对小巴说 。
此外还包括烫发剂、造型用品 , 以及相关器械等 。 那么 , 每家门店在这些产品上所用成本差异性大吗?
品阁造型的情况是:一台烫发机 , 购入价格是1200元 , 一个加热器 , 购入价格是200元 , 是较大的支出;至于其他膏剂 , 都是成本较低的平价产品 。
据李彦告诉小巴 , 这块的成本占比较小 。 加上基本的门店装修 , 投入在1万—2万元 。
事实上 , 美发用品行业的供应链这一端 , 不似美容行业的供应链 , 一直缺乏头部品牌 , 呈现较为分散的市场特点 。
这是一家美发产品的国产供应商雅正美发 , 其老板苏旭告诉小巴的 。 “原材料、化工配方等方面并没有竞争壁垒 , 10个工厂可能都是一个样 。 ”他说道 。 因此 , 产业链工厂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营销层面或者渠道层面” 。
那么 , 它们对于下游的美发门店也就缺乏议价权 。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 , 一般把美发用品控制在5%—10%的成本范围内 , 5%是相对优质的门店的标准 , 并不足以构成影响经营成本及定价的主要因素 。
由此或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以美发用品不同划出悬殊价格区间或者通过所谓高价美发用品定高价的门店 , 都有耍流氓的嫌疑 。
相比而言 , 人力、房租成本是门店之间的主要差异性 。 一般来说 , 人力成本一般占到了总成本的45%—50% , 房租成本一般在10%—20% , 是门店经营的两项主要的成本 。
据李彦透露 , 三个员工:一个造型师、一个助理、一个学徒 , 这部分的人力成本在1万元左右;年租金近10万元 , 月租金成本8000元左右 。
按照这块成本来计算 , 就可以知道美发定价的核心 。 假设一个普通的发型师月薪为5000元 , 按照一个月上25天班计算 , 每天的支出在200元 。 加上房租等其他成本 , 一个发型师每天应该创造400元的营业额 , 才能覆盖成本 。 以每天剪十个头计算 , 每个头的平均定价就需要40元 。
归根结底 , 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 , 是构成美发定价的基础 , 而发型师的技术水平和美发用品的成本 , 未必是重要因素 。
04.“暴利”还是“倒闭” , 这是一个问题整个行业缺乏本质的创新 , 这是美发行业的基本事实 。
【杭州|正在失去的洗剪吹自由】或因如此 , 这个行业90%的门店均为个体经营 , 不到10%的连锁品牌中 , 几乎没有全国性品牌或千店规模以上的企业 , 仍是一片“野蛮生长” 。
但是 , 美发店的实际盈利水平差异性却是较大的 。
品阁造型的日流量在20人 , 门店月营业额在2万—3万元 。 简单估算 , 成本约在1.5万—2万左右 。 收入并不算特别高 。
而事实上 , 整个临平区银泰城内有十来家美发店 , 各种档次都有 , 但不少都是在开业3月左右时间就倒闭了 。 而李彦的店还是一家开了一年多的“老店” 。 “旁边的店已经换了四个老板了 。 ”李彦指着旁边一家面积较大、气派得多的理发店说道 。
据《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 , 以疫情前2019年的数据看 , 美业关店率为19.7% , 美发行业也在这一水平;另一方面 , 开店率的情况是:2019年美业开店率为15.9% , 美发开店率则只有10%左右 。
当然 , 也有一部分颇为赚钱的门店 。
李彦10年前在一家美发连锁机构待过 , 名叫“风剪云” , 位于浙江台州市这样一个低线城市 。 当时 , 该品牌拥有十多家门店 , 定位为中高端 , 面积在100平米左右 , 店员在20—30人 , 单店的月营收可达100万元 。 如今这家企业拥有40多家门店 , 在整个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