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厂员工终身不换工作,企业有什么魅力?这个优点不能忽视!
提起德国人 , 大家对他们的固有印象一般都是古板、严谨、一丝不苟等 。 虽然只是调侃 , 但大多数的德国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样子也都是如此 。 他们的特性并不单单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 还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 。
德国是把“工匠精神”贯彻得最好的国家 。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极度认真负责 , 各个细节都追求至善至美的敬业态度和精神 。
文章图片
这种精神在德国的各个工作场所都能见到 , 基于此点原因 , 德国产品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优质典范 , 德国工业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理想标杆 。
德国工业的良好稳定发展与其参与生产的工人息息相关 。
工人们对企业的长期忠诚度确保了德企持续良性生产 , 与很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同 , 德国工业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罕见的和谐双赢 。
01强悍的德国工业
德国是八国集团成员国之一 , 属于世界工业领先国 。 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业、精密器械制造业、高科技电子等 , 他们出产的产品质量精细 , 虽然价格偏高 , 还是倍受消费者青睐 。
文章图片
德国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 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习的对象 , 不过德国的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却很晚 , 初期的发展也十分艰难 。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 英法两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后 , 德国才开始进行改革 。
此前的德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 与临海的英、法、西班牙等国相比 , 德国发展工业的优势十分微弱 。
1871年 , 德意志帝国还未完成统一 , 长期分裂的国情使得德国本土工业化的进程充满阻碍 。 等到国内稳定 , 试图向外谋求世界市场时 , 已经错过太多机会 , 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
文章图片
德国国内可供发展工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并不充足 , 除了北部地区的煤铁资源还算丰富以外 , 其他能源和原材料都需要依靠进口 , 因此德国发展工业生产的前提是节约资源 。
在兼顾这一点的同时 , 德国为了发展本国工业 , 向英、法等国学习工业技术 , 甚至不乏仿造行为 。
好在 , 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的努力下 , 德国的生产水准慢慢赶超了英法等国 , 逐渐站到了技术制高点 。
从粗劣仿造到享誉全世界的德国制造 , 德国所有的科学家和工匠们付出了太多心血 。
直至今日 , 德国以八千多万的人口规模 , 发展出了两千多家世界级名牌企业 。
文章图片
截止2020年 , 德国企业利润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 同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制造业发展指数》中 , 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居世界首位 。
德国人用实力证明了德国工业到底有多强 。
02员工的高度忠诚
德国在工业方面的厉害程度有“世界制造业标杆”之称 , 在汽车、钢铁、化工制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巨头企业 , 甚至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制造业也难遇对手 。
在全球中型龙头企业中德国占了百分之四十七 , 除了备受称赞的工匠精神 , 各行各业的德国员工也通过自身努力共同撑起了这份荣耀 。
在德国 , 有绝大多数的人在进入满意的公司后 , 会选择终身不换工作 , 终身不跳槽 。
文章图片
在外界看来 , 德国员工对企业的高忠诚度是不可思议的 , 比如在西门子工厂 , 有很多六十岁以上的员工 , 工龄都将近四十年 。 此外 , 德国的员工离职率也极低 , 根据2020年的数据 , 德国员工流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二 , 是同时期中国的九分之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错误的公司,会有3种错误的管理方式,员工也容易走弯路
- 熬出来的人,逼出来的本事!(透彻)
- 佳能工厂宣布停产,员工补偿方案真的太有良心了
- 领导讨厌员工有这3种行为,你若不立即改正,升职加薪有点难
- 地铁员工大批辞职?内部人直言:除了工资低,背后真相更让人无奈
- 运营商员工的辛酸,在企业内越来越不好混,离职后,外面也不好混
- 40岁了在国企做普通员工,每月只有3000元,还有没有出路?
- 新招的主管都在部门待不下去,升了一个老员工做主管部门安定了
- 新品都推不动,白养你们了!员工:我有这能力还在这儿拿4千工资
- 本文转自:686新闻工厂作者| 乔陌朗读| 海墨本期编排|谢耀鑫监制| 王坚你有没有一个...|夜读 | 朋友圈的访客记录,我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