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谈旭栋|托尔金与刘易斯:友情的终结( 四 )


托尔金|谈旭栋|托尔金与刘易斯:友情的终结
本文图片

一封集合墨象社诸多成员的感谢信 , 来源于Inklings: C. S. Lewis, J. R. R. Tolkien, Charles Williams and their friends 。 从上至下 , 分别为:C. S. 刘易斯、雨果·戴森、大卫·塞西尔(David Cecil)、沃尼、科林·哈迪(Colin Hardie)、克里斯托弗·托尔金、R. E. 哈弗德、J. R. R. 托尔金 。
不夸张地说 , 没有刘易斯 , 可能就没有“新霍比特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魔戒》的诞生 。 托尔金创作这部小说时 , 正值二战灯火管制 , 刘易斯曾半夜里摸着黑 , 艰难探索方位 , 只为走到托尔金家 , 和他讨论《魔戒》 。 刘易斯还力推在墨象社的聚会上朗读《魔戒》 , 以至于这成了一档固定节目 。 朗读一般在每周四晚上九点以后 , 大家会陆续赶到莫德林学院 , 在刘易斯的房间里相聚 。 有人可能会踩到地毯上的烟灰 , 只能悄悄地蹭掉——刘易斯不拘小节到不肯打扫这些烟灰 , 还说什么有助于保养地毯 。 等人到齐了 , 刘易斯的哥哥沃尼端上泡好的茶 , 大家点上烟斗或香烟 , 刘易斯低吼一声:“没人拿什么东西来读读吗?”这时多半托尔金就会拿出手稿来读 。 但其实现场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 律师欧文·巴菲尔德(Owen Barfield)就说自己无法进入这个故事 。 刘易斯和托尔金的医生兼好友、大家戏称为“庸医”的哈弗德(R. E. Havard) , 也发现很难跟上故事的线索 。
最反感这个故事的是雷丁大学的教授雨果·戴森(Hugo Dyson) , 他想要的是娱乐、笑话、俏皮话、痛饮美酒 , 而不是这类听起来庄严崇高的故事 。 他会以极端吵闹无礼的方式打断托尔金 , 以至于刘易斯都看不下去了 , 先是呵斥道:“闭嘴 , 雨果!”随后又鼓掌说:“继续 , 托托!”托尔金虽然读了下去 , 戴森却瘫在沙发上 , 大声叫道:“哦上帝 , 别又是个精灵!”如此朗读 , 只能无疾而终 。 长此以往 , 托尔金面对戴森的阻挠不免心下戚然 , 但也狠狠反击了一次 。 那次刘易斯读了自己的手稿《谁回了家》(Who Goes Home) , 说写的是地狱的事情 。 托尔金说 , 那不如叫《雨果的家》(Hugo’s Home) 。 这个谐音梗可能会让戴森也忍俊不禁 。
说回《魔戒》 , 而刘易斯也无视朋友的阻挠和漠然 , 坚持要听这个故事 。 一次他听到弗罗多被大蜘蛛希洛布扎晕过去 , 好友山姆决定为了他独自完成护戒使命时 , 忍不住流下热泪 , 对托尔金说:“托托 , 这不只是一部好作品 ,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如果你有朝一日能写完 , 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名著!”
等到《魔戒》出版 , 刘易斯为朋友又是写宣传简介 , 又是连写两篇书评 , 字里行间满是赞美 , 真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 但立马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 有很多人把对刘易斯的敌意转嫁到了《魔戒》身上 。 有评论说 , 除非这是一部传世之作 , 不然谁受得起宣传简介中狂轰滥炸式的赞美 。 刘易斯自己也预料到了这点 , 知道自己参与太多宗教论战 , 树敌很多 , 他对托尔金说:“使用我的文字前请三思:我是个极度、也越来越遭人厌恶的人 , 我的名字也许对你弊大于利 。 ”这句话中简直透出一股浓浓的悲壮感:自己已经遍体鳞伤 , 还要为朋友挡子弹 。
那时的托尔金对刘易斯也是非常热情地支持 。 刘易斯为他们的赌局写的“空间三部曲”其实情节平平 , 说教味道又太重 , 算不上好作品 。 托尔金却不遗余力地称赞 , 积极让自己长期合作的艾伦与昂温出版社出版这套书 。 出版社的五个读稿人中只有一个给予肯定 , 但架不住托尔金软磨硬泡 , 终于委托旗下的鲍利海出版社出版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