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谈旭栋|托尔金与刘易斯:友情的终结( 五 )


托尔金还认真为刘易斯的事业奔波 。 他所在的默顿学院有两个英语讲席教授的位置 , 他自己坐了一个 , 主动游说想让刘易斯坐另一个 。 可惜刘易斯作为宗教护教家以及小说家已经小有名气 , 很多牛津教授担心他把课堂变成宗教讲堂 , 又反感他写小说不务正业 , 最终刘易斯没能如愿选上 , 后来参选牛津其他讲席失败 , 转头申请了剑桥的讲席 。 刘易斯习惯了在牛津和沃尼等家人在一起 , 对去剑桥有些犹豫 。 托尔金和他促膝长谈 , 坚定了刘易斯的想法 , 还主动联系朋友 , 为刘易斯张罗在剑桥的住所 。
托尔金|谈旭栋|托尔金与刘易斯:友情的终结
本文图片

唐纳德·斯旺 , 来源:http://www.donaldswann.co.uk/
托尔金和刘易斯在墨象社之外还有各行各业的共同朋友 。 唐纳德·斯旺(Donald Swann)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作曲家 , 经妻子推荐读了《魔戒》 , 顿时一见倾心 , 谱写了几首相关的曲子 。 他后来与托尔金见了面 。 托尔金一辈子都很喜欢音乐 , 妻子伊迪丝(Edith Mary Tolkien)弹琴也不错 , 不禁对斯旺的乐曲高度赞赏 , 说自己写的词配不上曲子 。 不过他对加拉德瑞尔送别护戒队的那首《告别》(Namári?)不太满意 , 哼了中世纪宗教的格里高利圣咏 , 建议改成这种神圣庄严的风格 。 托尔金还被斯旺的热情打动 , 答应帮助他一起出《旅途永不绝》(The Road Goes Ever On)的套曲 , 他亲自写精灵语歌词和注释 。 斯旺和刘易斯也是好友 , 为刘易斯“空间三部曲”中的《皮尔兰德拉星》(Perelandra)写了一部歌剧 , 演出后很受粉丝追捧 。 他还经常去刘易斯被称为“窑屋”(Kilns)的家里串门 。 有天和刘易斯聊了一会 , 发现对方神情落寞 , 刘易斯说自己妻子昨天去世了 , 等会儿要去处理相关事务 。 虽然心中悲痛无比 , 刘易斯也没有失去彬彬有礼的待客之道 。
托尔金|谈旭栋|托尔金与刘易斯:友情的终结
本文图片

波琳·贝恩斯 , 来源:https://www.blackwell.co.uk/rarebooks/catalogues/pbaynesweb.pdf?continueFlag=c5428c0b4ea5faa5a210b6ebe92fd5a2
虽然当时大部分上层男性婚前和女性很少接触 , 墨象社这个群体也是清一色的男性基督徒 , 但刘易斯和托尔金竟然还有共同的女性朋友——后来在奇幻圈里非常有名的插画家波琳·贝恩斯 。 托尔金刚认识她时 , 她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 。 当时托尔金对《哈莫农夫贾尔斯》(Farmer Giles of Ham)配的插画不太满意 , 出版社赶鸭子上架拉来了贝恩斯 , 没想到托尔金对她的画作一见倾心 , 觉得这种富含中世纪韵味又轻松有趣的画风很适合自己这本小说 , 说“这不仅是图画 , 还是与我作品比肩的另一篇杰作” , 甚至引用朋友的话说:自己的小说相较之下简直成了画作的注解 。 这位损友很可能就是刘易斯 , 因为在他坚持要给《纳尼亚传奇》系列第一部配插图时 , 托尔金推荐了贝恩斯 。 贝恩斯可以说是借着《纳尼亚传奇》一炮打响 。 《纳尼亚传奇》系列最后一部《最后之战》获得了卡耐基文学奖最佳儿童图书奖 , 贝恩斯发去贺信 , 刘易斯回复说:“难道这不是我们共同的奖杯吗?要知道 , 插图和小说是一体的 。 ”贝恩斯和刘易斯成了朋友 , 但和托尔金一家走得更近 , 经常互相走动拜访 。 事实上 , 托尔金在1973年8月底去世前 , 还打算两周后去贝恩斯家小住 。
在与女性相处上 , 托尔金和刘易斯还是颇为不同的 。 当然 , 两人都比较缺乏和女性接触的经历 , 从中学时代起就身处全是男性的氛围中 。 托尔金面对男性朋友时高谈阔论、言笑无忌 , 但面对妻子伊迪丝就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 他称呼伊迪丝为“小可爱”(little one) , 更要命的是 , 他老是喜欢对伊迪丝说些恋爱的陈词滥调 , 可能类似于土味情话 , 次数一多 , 让伊迪丝很反感 。 两人经常争吵 , 尤其是关于托尔金笃信天主教这件事 。 当初为了和托尔金结婚 , 伊迪丝放弃新教信仰 , 皈依了天主教 , 本已很有怨言 , 现在托尔金还成天拉着孩子们去教堂 , 让他们也像他那样在教堂里忏悔罪过 , 她实在不能容忍 。 托尔金和刘易斯这样的朋友聊起宗教时侃侃而谈 , 还能让后者转变信仰 , 面对妻子却完全失去逻辑和冷静 , 只剩下发泄情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