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选医课|被称为“精神鸦片”的网络游戏,为什么那么容易让人上瘾( 二 )
跟孩子沟通不到位 。 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够充分 , 只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 , 对于孩子在想什么一概不了解 。 所以在孩子感觉有压力的时候 , 甚至是出现了情绪问题 , 家长仍不能及时觉察 。 有的孩子提出自己的情绪可能出现问题了 , 家长依然认为孩子没有那么严重 , 只是关注到孩子晚上睡得比较晚 , 不能完成作业 , 白天没有精神 。
还有的父母长期与子女疏于沟通 , 对于孩子玩手机不闻不问 , 直至孩子出现不写作业、不学习的时候 , 才采取简单、粗暴、强制性的管理——没收手机 , 导致和孩子的冲突不断升级 。 在孩子以自伤相威胁的时候 , 则因为害怕孩子出事 , 不再管理 。
三个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在孩子出现过度使用网络的时候 ,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
做好自我管理 。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 , 家长也要工作或者学习 ,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在网络外也能找到减压方法 , 例如在业余时间 , 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一些线下的亲子游戏和运动;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账户信息 。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 。 网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家长应教会孩子管理自己上网的时间 , 把学习和娱乐相结合 。 引导孩子制定详细的日程表和奖惩措施 ,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
多和孩子沟通 。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 , 尤其是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情绪低落、睡眠不好时 , 应给予高度重视 , 并了解是否有具体原因 , 协助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 如仍不能缓解 , 应及时就医 。
游戏障碍 , 不要过度诊断2019年5月25日 , 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简称ICD-11) , 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 , 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 也就是说 , 游戏障碍被正式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 。
根据ICD-11定义 , 游戏障碍主要有3条核心症状:
一是失控性游戏行为 , 如游戏时间、频率、程度、时 程、内容等无法控制;
二是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 , 优于生活中其他事物;
三是尽管有负性后果 , 如已经导致显著的人格、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损伤 , 但仍然继续游戏行为 。 且这种行为模式在过去12个月间断或持续存在 。
不过 , 对于游戏障碍这一种病 , 一定要避免过度诊断 。 比如:如果反复游戏行为是为了促进社交、缓解无聊、调节情绪 , 也没有影响工作生活 , 就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 。
特定年龄或社会群体中 , 如青少年男性 , 或在特定情境中(如节假日娱乐活动) , 可能存在较长时间或较高频次的玩游戏行为 , 就不能简单地诊断游戏障碍 。
又比如最近心情不好 , 玩游戏时间长了些 , 一玩就是6、7个小时 , 但该吃吃该睡睡 , 该上班上班 , 也不是游戏成瘾 , 还有青少年朋友放暑假期间 , 每天玩游戏4~5个小时 , 两周后才开始写作业 , 也不能算是游戏障碍 。
此外 , 有些人的职业就是跟游戏相关 , 是职业的一部分 , 就更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了 。
总之 , 只要能控制自己、不影响个人及社会功能 , 家长没有必要太担心游戏障碍 。 游戏障碍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 由不玩游戏开始 , 经过娱乐性偶尔游玩至高频度游玩 , 最终发展成失控性行为 。
【金选医课|被称为“精神鸦片”的网络游戏,为什么那么容易让人上瘾】所以 , 大部分孩子“沉迷”玩游戏并不是病态的 。 不过 , 网络游戏确实很容易令孩子成瘾 , 是时候整顿整顿我们的游戏产业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下巴伊人小课堂 | 护肤:人人都有的“面霜”,怎么用才有效?
- 目录小萝卜四分化训练(进阶版)(好课分享)
- 国内最大私人豪 宅!比故宫大10万平方米,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青藤”寒假童书榜出炉,推荐广州小朋友阅读《幸福课》
- 头皮入秋必做的10个美容功课
- 物质伊人小课堂 | 护肤:相较于普通清洁产品,氨基酸洁面的优势是什么
- 智商护肤小课堂|冻干粉都是智商税?
- 护发伊人小课堂 | 护发:护发小技巧,教你摆脱干枯毛躁的“鸡窝头”!
- 小课堂 | 怎样使自己变得勤奋起来?
- 一个月入三万的网约车司机给我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