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二 )


只有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才内向不爱说话 。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文章插图
其实像杨烁一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
面对家长的“看心情”,孩子可能会选择冷漠相对或者假装“内向” 。心情式育儿更悲哀的,其实在于孩子不敢与父母亲密 。
可以试想一下,在孩子眼里,心情时好时坏的家长是一个什么形象?
可能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可能是一个温柔糖丸,不知道什么时候宠爱;可能是一个严厉妈妈,不知道她的规则什么时候打破 。
家长严格的时候,孩子心里紧张,却又知道也许爸爸妈妈马上就能变好,忘记自己的错误 。家长对孩子好的时候,孩子心里又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的情绪很可能急转弯 。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文章插图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很难去判断父母的性格 。摇摆不定的父母,让孩子不敢靠近,也不敢信任 。
父母的一切在孩子眼里就变成了,凶的时候,不是真凶 。爱的时候,不是真爱 。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看心情”的人,她是疼我的,我一直都知道 。但是,我却不敢与她太过亲密 。
我每天最害怕的环节,就是检查作业 。有的时候,小瑕疵她都不当回事,还耐心鼓励我,下次努力 。而有的时候,我明明都做对了,她还要挑我的小毛病,字迹不工整,时间太拖沓等等 。
那种紧张感,被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妈妈跟我承诺什么事,我都不敢相信 。她疼爱我宠爱我的时候,我珍惜又不敢太贪婪 。
有一幕我记得非常清楚,妈妈经常在早上上班出门之前,悄悄走进我的房间,给我掖掖被子,幸福满足地看着我 。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文章插图
那些时刻,我大多是醒着的,可我只能装睡,不敢去看她 。
我并不是恨她昨晚对我的挑剔,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亲密 。
孩子非常感性的,他们的情感就像戴了放大镜 。
父母震怒,他们会紧张;父母疼爱,他们会幸福 。
趋利避害,渴望安全感,是人的天性 。
可当这两种情绪交织着,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震怒的紧张感是加倍的,安全感却减弱了 。
3.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 。
相比于家长的强势力量,孩子反而像一个“玩物”,被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
看起来是家长强大,其实是孩子在承担着家长 。
《不成熟的父母》中说: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别人完全服从于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良好 。
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有着这种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所以他们难以接纳自己,也难以接纳孩子 。
父母的情绪情感,往往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何其弱小,何其无辜,如何才能承受父母的“冰火两重天”?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文章插图
其实,父母只有在情绪管理方面超越了孩子,孩子才能在一个安稳的,温暖笼罩的环境中幸福地长大,安全感才能成功的建立 。
家长有情绪,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沮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是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接盘侠” 。
同事张姐是一个行动上风风火火的人,相反,她的女儿盈盈是个乐观柔和,行动不紧不慢的小女孩 。
每天放学后盈盈来我们办公室写作业,见到人谦和有礼,活泼又不令人厌烦 。我们都好奇,张姐是怎么养出这么一个跟她脾气相反的女儿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