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同理心,世界不会变得更糟,你也许会过得更好( 二 )


同理心并没有让世界变好,它会通过让你痛苦来驱动你做些什么,但它只是善行的起点,只有慈悲心才能带来真正的善行 。
你的感受只对自己很重要,你的行动才对世界很重要 。

少点同理心,世界不会变得更糟,你也许会过得更好

文章插图
我估计有些看客不服气啦,同理心这么重要的东西,你讲几个故事就想把我忽悠瘸了啊 。
不不不,我可不是黑同理心,我是想说同理心很有用,但不是万能的 。同理心有没有用,取决于它驱动你做了什么 。
心理学家发现,同理心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别人的痛苦——你的感觉运动感染、模仿和情绪感染开启——自己也感受到痛苦——前扣带回皮质体会到你因此产生的自身感受——你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感觉表示关注——寻找痛苦的意义 。
同理心不但能让你感受到对方的痛苦,而且还能让你感受到那个痛苦的意义,会让你为了这个意义去采取行动 。
同理心能激发我们去做好事,同理心是一种伟大的人性 。但是它不是万能的,不能啥都靠同理心,它也有容易掉进去的坑 。
第一,同理心并不可靠,因为它跟具体情境紧密相连 。
有些研究发现,我们更容易对自己所在的群体,也就是“我们”产生同理心,而对别人所在的群体,也就是“他们”不容易产生同理心 。而对“我们”和“他们”进行区分是一种本能,我们会在几秒内区分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对自己人,人们愿意产生同理心,对别人不愿意了,这可是容易造成分裂和矛盾的 。美国两党党政可不是没有同理心,恰恰是同理心太多了 。
对熟悉的人,我们容易产生同理心,对不熟悉的人,我们不容易产生同理心;对具体的事物容易产生同理心,对抽象的数字不容易产生同理心,乃至于斯大林说“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百万人只是统计数字” 。
第二,同理心不是让你更关注别人的痛苦,而是更关注自己的痛苦 。
同理心让我们感受到痛苦,让我们寻找痛苦的意义去帮助他人,但是我们总是更专注自己的痛苦 。如果别人的痛苦很强,你也感受到特别强烈的痛苦,你反而不想去帮助别人了,你会想先救救自己 。
所以,医生需要克制自己的同理心,病人是来找你看病的;心理咨询师有时候可能也需要克制自己的同理心,来访者是来找你解决自己的痛苦的,不是让你陪着他痛苦的 。
与他人的痛苦保持适当的距离,能让我们不被过于强烈的同理心牵制住,从而做出更理性的行为 。
少点同理心,世界不会变得更糟,你也许会过得更好

文章插图
第三,同理心需要启动情绪和认知两种要素 。
认知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能量如果不补充,只消耗,是会用完的 。这也解释了前面两条,正是因为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需要分出亲疏远近,多给自己人同理心;正是因为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过度的同理心,反而会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行动 。
欣赏悲剧并不会把你变成好人,为他人的苦难共鸣并不代表善行 。同理心只是善行的起点,慈悲心才能带来真正的善行 。
你对疫情的关注当然重要,但是你能为他们做的,才更重要 。
【少点同理心,世界不会变得更糟,你也许会过得更好】区分自己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少关注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多关注你能影响、能做的事情,世界不会因此变得更糟,你反而会因此过得更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