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尺

点击↑“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女儿从上学开始的数学成绩几乎每次都是90分以下,90分往上仅有一次 。在女儿数学老师找我谈话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成绩有什么不妥,相反,还沾沾自喜,因为这比我预想当中的要好得多 。
然而,真相却是:全班所有孩子当中,只有我女儿一人低于90分 。
1.当家长与教师有冲突时
女儿升入小学时,刚过完六周岁生日,又加上没有正规地读过幼儿园,几乎一无所知一脸懵懂地进入小学 。
第一学期,真正上课时间仅90多天,数学从10以内加减法到20以内加减法,语文从全盲到拼音识字背古诗,英语从零基础到开口读句子 。我认为这种学习进度一点也不慢 。然而,负责的数学老师数次向我表达课下应多辅导辅导孩子 。
我并不想忤逆老师的提议,但也不想把孩子逼成“学习机器” 。这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自觉地打开书包写作业 。当她一笔一划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当她埋头一页一页地做着练习册时 。
我想,不管这个孩子成绩如何,至少她的态度是端正的,她学习的意愿是由内在力量驱使着的 。

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尺

文章插图
一般情况下,她不发出邀请,我从不上前紧紧盯着看 。
我和她爸爸都觉得,既然这个孩子自己都那么紧张学习,而且也表现得如此主动,我们就不要再去“画蛇添足”了 。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这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毕竟,比每次考100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孩子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
然而,理想过于丰满 。当我们“洋洋自得”于孩子正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孩子的数学老师找到我说:孩子的作业未及时完成,错题未及时订正,甚至课桌抽屉都没有整理的习惯 。她拍了一张满抽屉都是试卷的照片给我,让我抽空去给孩子整理一下抽屉 。
就在同一个时段,女儿通过老师的微信发语音给我:“妈妈,我的试卷忘带了,你能不能帮我送过来?”
我拒绝了 。
那天,老师最后发来一条短信:“如果家长都不管她,作为教师说再多都是多余的 。”
作为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拿到试卷,这很正常;作为家长,选择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也合情合理 。
2.在冲突中被牵连的孩子
看着正在伏案奋笔疾书的孩子,我的脑中突然蹦出“速成教育”这个词 。
有如早已风靡餐桌的速成食品,通过药物的调整,让原本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生长周期的动植物惊人般的缩短到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长到可以被食用的状态 。你不能说这种现象不好,因为它确确实实保证了食物对于人类的供应 。但它的不好,也有目共睹 。
作为生态链当中的一环,没有人能够逃得掉因果循环,“速成”带给人类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身体上,当胎教和早教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时,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失去自然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被急切地“速成”着 。成名要趁早,教育忙起跑,焦虑有如病毒一般传染扩大 。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适者生存时,作为家长,如果一以贯之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将是一种怎样残酷和冰冷的现实?
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尺

文章插图
从理性角度来说,大家相信“教育是个慢过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没有人肯真正享受慢的过程,尤其是成绩论英雄的当下,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尺 。在这个标尺的暗示之下,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很难坚定自己的立场,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等来一场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绽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