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新媒体|收藏级好文!何庆勇教授: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不传之秘!( 三 )


刻下:心前区发胀 , 脾气急 , 气短 , 喜长出气 , 晨起口干 , 无口苦 , 偏怕冷 , 大便1日1次 , 不成形 , 夜尿2次 。
查体:舌淡红 , 苔薄黄 , 脉沉弦 。
中医诊断:胸痹 , 气滞饮停证 。
治则:通阳行气 , 涤痰逐饮 。
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枳壳15g、薤白40g、桂枝5g、姜厚朴15g、瓜蒌15g、茯苓42g、炒杏仁14g、生甘草14g 。
7剂 , 水煎服 , 日1剂 , 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
二诊:2018年11月9日
刻下:心前区发胀好转60% , 偏怕冷 , 气短 , 喜长出气基本痊愈 , 大便1日2~3次 , 不成形 , 舌淡红 , 苔薄黄 , 脉弦细 。
治疗:效不更方 , 继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改瓜蒌为12g、枳壳15g、薤白40g、桂枝5g、姜厚朴15g、瓜蒌12g、茯苓42g、炒杏仁14g、生甘草14g 。
14剂 , 水煎服 , 日1剂 , 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
随诊:近两周胸前区无发胀感 , 气短 , 喜长出气痊愈 。
按语
医案一
患者为老年女性 , 症见胸口发闷、心前区胀 , 气短、喜长出气 , 脉沉弦 。 “胸口发闷、心前区胀”是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 , 即为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主证 , 患者“胸口胀痛 , 胸中气塞痞满 , 舌红苔腻 , 脉沉弦”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 , 胸中气塞 , 短气 , 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 笔者认为茯苓杏仁甘草汤的方证为“气短 , 喜长出气” 。 此患者胸部的症状兼有“气短、喜长出气” , 符合茯苓杏仁甘草汤的方证 , 两方相合 , 诸症向愈 。
医案二
患者症见心前区发胀 , 脾气急 , 气短 , 喜长出气 , 晨起口干 , “心前区胀满”是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主证 , “心前区发胀 , 脾气急 , 舌淡红苔薄黄 , 脉沉弦”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 , “气短 , 喜长出气”符合茯苓杏仁甘草汤的方证 , 两方合用 , 收效甚佳 。
两则医案对比
医案一患者发病并无明显诱因 , 医案二患者发病与情志不畅有关 , 从这两个医案可见 , 许多疾病难以明确其病因和疾病的机理 , 但这并不影响中医的治疗 , 只要患者的表现符合一方方证 , 便具备了使用该方的指征和证据 , 即可用之 。
临证时 , 越过病因病机和药性 , 直接抓住“心前区胀满”这一主证 , 并判断其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 , 而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并在处方过程中注意薤白的用量及使用枳壳 , 取得了满意疗效 。
由这两个医案亦可看出 , 在方证和主证中 , 主证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 故临床采用方证辨证与抓主证相结合的方法 , 多有良效 。
总 结

历代医家对枳实薤白桂枝汤都有不同见解 , 何庆勇教授临床善抓主证辨证治疗 , 明辨虚实 。
与有类似方证的人参汤相鉴别 , 薤白须用重剂 , 仲景所用“枳实”当为今天的枳壳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